甘肅省定西市今年春季造林實現5個轉變,全市完成造林綠化44.5萬畝,占計劃任務45萬畝的98.9%。
治理方式由“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全市依托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化林分修復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堅持生態治理先近后遠,先易后難、整山系整流域推進和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及適地適樹、適季適種原則,將建設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建成了城區面山綠化、“福州林”“青島林”和洮河國家濕地公園、秦祁河流域林業生態治理、馬啣山林業生態修復等一批林業品牌工程,引領全市造林綠化工作持續擴面提質。
治理觀念由“綠起來”向“美起來”轉變。按照生態優先,多樹種、多林種、多色彩、針闊混交、喬灌花草配置的原則,大力營造針闊混交、喬灌搭配的生態防護林、景觀林,選用景觀好、生長快、抗逆性強的樹種,構建相對穩定完整的森林群落體系,努力打造城市生態安全屏障,塑造宜居宜游宜養的美麗定西新形象。
治理模式由“專項抓”向“全域抓”轉變。按照山上做生態、通道做景觀、村鎮做園林、莊戶做林果的思路,以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為依托,以鄉鎮面山治理為重點,突出全民義務植樹和農村“四旁”綠化,每個縣每年建設1個500—1000畝的示范點,每個鄉鎮每年建成200—300畝的面山綠化點1到2個。廣泛動員干部群眾、企業員工等都參與造林綠化,厚植綠色底色。
治理成效由“生態型”向“效益型”轉變。定西市堅持大地增綠、農民增收和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在抓造林綠化的同時,發展經濟林果、育苗、花卉、森林生態旅游、林下經濟等林業產業,以金銀花、蘋果、花卉、生態旅游等為代表的林業產業經濟蓬勃發展。近年來,定西的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空氣質量有所改善,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生態基礎。
資金籌措由“項目型”向“多元化”轉變。定西市運用經營城市的理念抓造林綠化,綜合運用專項資金、債券、金融、民間資本、資源換資本等,多渠道籌措資金,動員各類企業、合作社以及社會力量參與造林綠化。多元化資金籌措,為城鄉林業生態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城鄉林業建設要素日趨多元化、多能化,開啟了全市大規模、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