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石漠化土地分布在韶關、肇慶、河源、云浮和陽江5個地級市所轄的武江區、樂昌市、仁化縣等21個縣(市、區)。自2008年全面啟動并實施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以來,廣東省累計投入資金近6億元,治理石漠化總面積90萬畝,巖溶地區森林覆蓋率提高1.12%。據全國第四次石漠化監測初步成果,廣東省石漠化土地總面積減少到約65萬畝,占巖溶土地面積的4.1%。
樂昌石漠化地區新增森林面積約16.8萬畝
2008年,廣東省以韶關市樂昌市為試點縣,開展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實施石漠化地區封山育林面積40萬畝,將石漠化區域全部林地規劃為省級以上公益林,納入公益林管理,禁止一切商品性采伐。先后啟動實施國家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珠江防護林工程、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省級森林碳匯造林工程、林分改造工程和森林撫育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遏制石漠化擴展和土地退化。同時,以良種油茶等特色種植為紐帶,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實現“治石”與“治貧”相結合,全市完成油茶基地建設1萬多畝,鼓勵與引導石漠化區域參與林下經濟產業的農戶數量6千多戶。最新調查顯示,樂昌市石漠化土地面積比2005年減少近20萬畝,特別是重度石漠化面積大福減少近80%,成為廣東石漠化治理工作的示范先驅。
15年!廣東省石漠化治理面積達90萬畝
2008年至今,廣東省累計投入資金近6億元,治理石漠化總面積90萬畝(6萬公頃)。經過封育造林及其他工程措施,石漠化地區逐步形成結構合理、生物多樣、復合穩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全省石漠化區域森林覆蓋率提高了1.12%,石漠化土地植被綜合蓋度也從不到70%提高到83%。
近年來,廣東不斷創新機制,促進石漠化地區綠色生態惠民,成功打造了連南萬山朝王國家石漠公園等示范樣板,創建了樂昌“祖嶺模式”、英德“新群模式”、連南“萬山朝王模式”等石漠化治理特色模式,實施公益林激勵性補助制度和分區域差異化補償機制,石漠化地區公益林最高補償達49.4元/畝,居全國前列。
下一步,廣東省將繼續加大石漠化地區森林資源恢復和保護力度,持續推進國家石漠公園建設,將連南萬山朝王國家石漠公園和乳源西京古道國家石漠公園打造成為全國石漠公園建設的樣板,打造環廣東南嶺國家公園(擬建)石漠公園建設圈。穩步提高石漠化地區公益林效益補償標準,規范完善補償資金管理發放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