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北省把發揮草原生態功能放在突出位置,加強草原資源生態保護修復,促進草原休養生息,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在頂層設計、依法治草、建設成效、保護力度、資源管理等5方面實現了新突破。
完善政策支撐,在頂層設計上取得突破。為切實加強草原生態保護,構筑生態安全屏障,河北省制定印發了《關于加強草原生態保護構筑生態安全屏障的意見》《關于推進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的實施意見》等,為草原保護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引領和工作支撐。到2025年,全省草原保護修復制度體系將基本建立,新增退化草原治理面積180萬畝,草原退化趨勢基本遏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73%以上。
完善地方法規,在依法治草上取得突破。2019年,《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張家口承德地區草原生態建設和保護的決定》經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填補了河北省草原地方性法規的空白。與此同時,《張家口市禁牧條例》《承德市水源涵養功能區保護條例》等一系列地方性配套法規的制定,也對加強河北省草原生態建設保護工作、促進草原生態環境改善和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加大工作力度,在建設成效上取得突破。河北省通過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京津風沙源治理和退化草原生態修復,共完成“三化”草原修復治理471.39萬畝,每年開展鼠蟲害防治400-500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73.5%,比“十二五”末期提高了2.4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
開展執法監管,在保護力度上取得突破。據統計,2021年,河北省共發生14起破壞草原刑事案件,全部辦結,破壞草原的違法行為得到有力遏制,草原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同時,各級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共辦理草原征占用審核審批121件,涉及面積1175.42公頃,全省上下逐步樹立起節約草原資源、有償使用的新觀念。
劃定基本草原,在資源管理上取得突破。河北省7個設區市60個縣(區),共劃定基本草原1785.5萬畝,各級積極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實施更加嚴格的保護和管理,全省草原生態保護和資源管理邁出重要步伐。在草原保護和資源管理方面,河北省始終堅持做到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堅持自然恢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統籌,強化綜合系統治理,增強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的成效。
同時,河北省運用市場機制,調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積極推進落實林(草)長制,充分發揮農牧民的主體作用,構建了“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全民參與”的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