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林業局組織召開植被凈初級生產力效能提升座談會,認真研究植被凈初級生產力精準測算方法,分析陜西省生態空間植被凈初級生產力現狀,交流探討提升路徑。
會上,圍繞植被凈初級生產力研究課題,陜西省農業遙感與經濟中心副主任王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員鄧蕾,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凱博,分別交流了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思路和方向。
會議強調,陜西省生態空間面積2.2億畝,占全省國土面積的72%。全省南北狹長,橫跨9個緯度,3個氣候帶,年平均降水量從不足300毫米到1500毫米以上,海拔從170米到3771米,緯向帶狀和垂直分層明顯,涵蓋森林、草原、濕地、荒漠4大生態系統。不同區域受光照、降雨、土壤等環境因子影響,植被凈初級生產力各有差別。需要加強學習、深入研究,切實把握植被凈初級生產力的空間分布規律,算好基礎值,算出增長量,研究提升路徑,為推動實現生態空間美麗顏值達峰、生物體系達優、生態功能達強,提供行動指南。
會議強調,推動生態空間治理,需要高質量的科學研究成果和大量的精確數據作為支撐。要放眼長遠,把植被凈初級生產力的研究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進行系統研究、全面分析,確保取得科學、嚴謹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