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株于2010年從澳大利亞引入的高大鸚哥鳳梨,在上海辰山植物園首次抽穗開花。
高大鸚哥鳳梨原產于巴西東部的沿岸森林中,地生或附生,葉多數,形成飽滿而緊湊的蓮座狀葉叢;葉色淺綠至綠色,葉上布滿精致的白綠相間的網狀圖案,葉表常被有一層白霜,使植株有時看上去略呈藍色。開花時,植株高度可達2米。雖然體型無法與帝王卷瓣鳳梨等大型種類相比,但它的確是鸚哥鳳梨屬植物中體型最大的種類之一。
高大鸚哥鳳梨不常開花,生長也較為緩慢,從種子發芽至開花需耗時十幾甚至二十年;長大后,也僅是偶爾從葉腋萌發1—2個小側芽。然而,想要親眼看見其開花時的尊容,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作人員每次下班前,能看到花序上有數朵花已經含苞待放,而第二天一早見到的是一朵朵已經收攏的殘花。
原來,鳳梨科植物中有一些類群為蝙蝠授粉的植物,它們通常僅在夜間開花,只為等待晝伏夜出的蝙蝠造訪它的花朵并為其授粉。高大鸚哥鳳梨便屬于這類,它開花時間僅數小時。
為了彌補這一缺憾,辰山植物園的工作人員利用延時攝影技術,還原了高大鸚哥鳳梨花朵綻放的那一刻。目前,這兩棵正在開花的高大鸚哥鳳梨已被移到辰山植物園熱帶花果館與廣大游客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