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全面推行林長制共繪“紹興風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10-31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周潤 勞益瑾  

      從林長“制”,到林長“至”,再到林長“治”,浙江省紹興市不斷完善林長制責任體系,制定林長制考核辦法,推動生態資源源頭管護機制,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濕綜合治理,在浙江“重要窗口”建設中展示了亮麗“紹興風景”。

        紹興市森林面積684.8萬畝,森林覆蓋率55.18%,活立木蓄積量2461.6萬立方米。2021年以來,紹興市不斷完善林長制相關制度,健全市、縣、鄉、村四級林長責任體系,建立完善林長制市級會議制度等5項配套制度和年度考核體系,細化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等動態指標,將“林長制”納入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全面構建起“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的林長制運行機制。

        為了實現從林長“制”,到林長“至”,再到林長“治”,紹興市建立了林長制聯系點模式,黨委、政府領導與全市重要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地)掛聯,通過“專人”集中負責、“專事”統籌調度,實現林長上下聯動,一體發力。同時,全面構建“林長+警長+護林員”的“兩長一員”森林濕地資源源頭管護機制,已設立各級林長2114名、林區警長462名、護林員1650名。今年以來,各級林長、警長已開展巡林1706人次,逐步形成“黨政同責共建一張網、上下聯動同下一盤棋”的管林護林工作局面。

        在全面推行林長制過程中,“三全”模式和“三防”護林同樣可圈可點。

        “三全”模式,即:全方位挖掘造林潛力,運用國土“三調”等成果,結合森林資源“一張圖”,全面摸排綠化造林空間,落實“六大森林”建設地塊近1.2萬畝。全過程協調統籌推進,聚焦重點區域,充分發揮市綠化與濕地保護委員會作用,會同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部門,統籌規劃各類國土空間開展國土綠化。全社會廣泛動員參與,以“我為亞運種棵樹”為主題,開辟市民義務植樹點10個,總面積158.5畝;組織開展“黨政軍義務植樹”“機關義務植樹”等義務植樹活動逾150場,參與人數逾1.8萬人次。

        “三防”護林,即:防森林火災、防林業有害生物、防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嚴密部署“人防”“技防”“物防”三道防線,鋪設新高位視頻監控點位,實現重點林區火情有效監控全覆蓋;貫通接入省“森林防滅火在線”系統,常態化開展24小時火險等級預測,精準繪制“森林火災風險五色圖”;布點新增蓄水設施、防火應急道路等,實現全市國有林場、自然保護地“零火情、零傷亡”。全面覆蓋編織林災防護網,深入實施松材線蟲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開展即現即清,實現全年疫木常態化動態清零,確保2022年全市實現松材線蟲病發生面積減少2.87萬畝,病死松樹減少4.31萬株,6個縣級疫區中,實現1個疫區縣和23個疫點鄉鎮基本無疫情。持續發力做好涉林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以林長制為紐帶,形成查處各類破壞森林濕地資源違法行為的工作合力。

        此外,紹興不斷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在五泄國家森林公園內設立了中華水韭保護地,在舜江源自然保護區圍繞越冬遷徙水鳥實施針對性保護措施,在全省率先設立6處市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點、2處省級監測點,構建監測網格體系,聯合公安、市場監管等九部門開展“清風”“網劍”等專項打擊行動,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夯實基礎。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