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安徽潛山加強保護古樹名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11-11  來源:安徽省林業局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在冊登記古樹名木252株,其中古樹250株、名木2株,這些古樹名木是歷史和前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承載著人民群眾的鄉愁情思。潛山市林業局搶抓新一輪林長制改革契機,采取“建組織、備檔案、濃氛圍、購保險、抓修復”五大舉措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一是“建組織”,成立專業組織,加強技術指導。潛山市古樹資源豐富,一級古樹17株,二級古樹81株,三級古樹152株,為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潛山市林業局不僅將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列入林長制重點工作,還從局機關相關科室抽調業務骨干成立潛山市古樹名木保護專業技術工作組,著力為古樹名木保護調查研究、技術攻關、宣傳推廣、科普教育等方面工作提供決策支撐、技術支撐、服務支撐,實現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可持續發展,為大美潛山新時代古樹名木保護貢獻智慧和力量。

      二是“備檔案”,建立健全資料,加強動態管理。組織鄉鎮林業站利用皮尺、GPS、照相機等工具,對古樹的樹齡、樹高、冠幅、胸徑等生長狀況進行測量和計算,填寫《古樹名木每木調查表》《古樹名木清單》等表格,并對每株古樹拍攝照片留存查閱,編號建檔,做到“一樹一檔”。通過外業普查和內業整理,古樹名木涉及香樟、楓香等20個樹種,隸屬11科、11屬,分布于風景名勝區6株、宗教寺廟4株、城市15株、農村自然村莊227株,錄入安徽省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和林長制智慧管理平臺,健全完善圖文檔案和電子數據庫,做到全市各級林長手機APP隨時查看古樹信息,不斷加強古樹資源保護現狀檔案資料管理,實行動態監管。

      三是“濃氛圍”,挖掘古樹文化,加強科普宣傳。古樹是指存活時間在100年以上的樹木,是與文物、文字并存的第三部史書。組織中小學生和少先隊員到古樹現場,聆聽古樹生長、養護、管理等知識,通過看、聽、問、思等方式激發廣大青少年產生保護古樹熱情,回到學校課堂用畫幅古樹畫、談奇聞感想、寫心得體會等實際行動表達對古樹的熱愛。組織潛山市作協會員深入古樹名木周邊住戶,重點訪談古樹附近駐村老黨員、村民組老組長等老同志,了解古樹名木有關傳說、故事、雜談、生長現狀等內容,拍攝圖片、整理文字材料等,編寫了《享堂前的古銀杏》《群山四周話古木》《天柱山下相守五百年》《銀杏古樹見證“革命紅”》等18篇古樹文稿,經出版社整理排版印刷,印制《潛山市一級古樹名木》宣傳畫冊,圖文并茂,傳承古樹文化。

      四是“購保險”,創新保障機制,加強災害施救。古樹名木是“活文物”“活化石”,這些“老壽星”因樹齡過大生長逐漸變慢,有些古樹出現孔洞,遇到暴雨、大風、冰雪等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發生斷枝和樹干倒伏,潛山市林業部門創新古樹風險保障工作機制,與保險公司簽訂古樹名木保險合同,開創古樹名木保護新辦法和新模式。保險期間發生傾倒、傾斜、蛀干(蛀枝)、枯萎以及主干分枝折損等情況,導致第三者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的,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約定負責賠償。保險公司在接到報案后48小時內,立即趕赴現場或線上查勘,開具鑒定報告,及時組織搶救,確保把古樹災害損失降到最小限度。

      五是“抓修復”,制定工作方案,加強施工保護。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十四五”期間計劃對全市古樹名木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保護修復施工,目前已投入保護經費261.5萬元。編制《潛山市古樹名木“一樹一策”保護方案》,采取改善古樹生長環境、樹條修剪、清腐、防腐、樹洞修補、病蟲害防治等主要措施對古樹進行施工保護,堅持科學化、專業化、制度化管理,積極探索古樹名木保護和利用新技術,組織開展古樹名木“過度硬化”專項整治行動,破除30株古樹地表硬化,完成119株古樹保護修復,以古樹名木為載體打造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安徽省森林城鎮”“安徽省森林村莊”,發揮古樹名木生態、文化、旅游等多元價值。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