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草局竹子研究開發中心
我國竹產區廣大竹農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和基礎在于竹產業振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竹子研究開發中心(簡稱竹子中心)作為專門從事竹科技和產業研究的機構,多年來,堅持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以科技支撐竹產區生態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為目標,圍繞竹林生產力與產品質量提升、竹林生態系統修復、竹資源高值化開發利用等領域,推動竹產業創新和產業鏈延伸,通過科技創新支持學科發展、技術示范推動產業變革、精準幫扶踐行“兩山”理念、技術援外助力大國擔當等實踐,為推進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建設探索新路徑,為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建設,構建科技創新全鏈條服務體系。只有科技賦能、創新加持,才能推動竹產業發展取得關鍵性突破。“十三五”以來,竹子中心在竹材加工、竹筍高值化利用、竹林生態環境、竹林多目標經營等領域,突破竹材老化、地板加熱、竹林環境重金屬與生態修復、竹筍食品級應用、竹林錯季生長等多個難題,形成了竹林碳匯監測技術、竹林土壤重金屬修復技術、竹材抗老化技術、竹筍呈味調控技術、竹筍高值化利用技術、竹林保溫控水調光培育技術等一系列實用技術。相關科研成果在國內外高水平期刊發表。目前,竹子中心科研人員人均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5項;“十三五”期間,人均發表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的論文8.25篇,其中包含SCI論文3.15篇,人均獲授權發明專利1.6件、實用新型專利1.2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梁希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省部級獎6項。竹子中心取得這些成就的同時,極大地推動了竹產業領域學科發展和科技進步。
打造科技示范新亮點,推動竹產業變革。近年來,竹子中心瞄準實際問題,加強科研力量和生產一線的融合,推動技術成果總結凝練,規范管理成果鑒定和評價,促進高質量成果產出。針對企業生產需求開展竹產品新技術、新產品研發,采用無機納米材料、紫外吸收劑、防水涂料等物質應用于竹木材表面構建了綜合保護系統,攻克了竹木材易光老化、霉變、開裂等影響竹木材性能的“老大難”問題,拓展了竹木材的利用范圍,提高了使用壽命;采用碳纖維發熱紙制備了高性能竹木電熱地板,攻克了傳統水暖地板制熱慢、發熱不均勻的難題,同時具有安全穩定的特性;創制了新食品基料竹筍粉、筍濃縮汁,拓展了竹筍的應用領域和附加值;應用竹筍初加工廢水制肥一體化技術,解決竹筍加工環境污染問題;推廣應用豬糞環保處理技術,使華騰牧業每年增加效益超過100萬元;利用竹子加工廢棄物研制土壤改良材料,實現減肥增效和“以竹養竹”的循環利用;通過加強竹林碳匯研究和監測技術應用,為碳中和提供技術服務。
探索精準幫扶新機制,以科技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竹子中心探索建立竹產區精準幫扶長效機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采取“一點兩全三送四新”模式,促進林業技術發揮“乘數效應”。開展現場培訓、平臺對接、社會幫扶等大型活動10多次,參加人員數百人。一方面,發揮技術優勢,在脫貧地區繼續服務。在貴州、四川等地開展“夏筍”資源種植提升行動,在原產地建立技術培訓基地200畝,在浙江衢州、麗水、金華等地引進夏筍新竹種6個、種植面積100余畝,探索“西筍東調”機制,解決華東地區夏季鮮筍空白期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服務,在浙江打造鄉村振興樣板村。應用“竹菌、竹藥、竹菜”等創新技術,在衢州、紹興、溫州等地聯合相關單位,推廣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鄉村振興樣板村10個。
科技援外助力大國擔當。竹子中心充分發揮國際培訓與合作優勢,探索打造林業領域 “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自1993年起,圍繞竹業、林業產業、木材安全、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保護和自然資源保護等6個領域,從技術班、官員班、部長班3個層次承擔商務部、聯合國系統等150多期國際培訓班,培訓了111個發展中國家的近4500名學員,包括21名部長級官員、100多位司局級官員。2012年竹子中心榮獲“中國援外奉獻獎”;竹子中心自2009年承擔商務部中國援助盧旺達竹子種植加工利用項目以來,采用一系列科學方法和綜合手段,助推盧旺達生態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該項目2015年被商務部評選為中國援外唯一典型案例,2019年被授予“浙江援盧竹業研發科技合作示范基地”。2020年竹子中心申報的項目成功入選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195個優秀案例之一在全球推廣。
踐行林業跨界新融合,促進數智林業有實踐。通過深化數字智能技術應用在竹生產、加工、運營、管理和營銷等全鏈關鍵環節,將不斷釋放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竹子中心積極聯合農林業科研院所、高校和數字領域企業,在竹林精準培育、生態環境動態監測、數字化示范基地管理等領域,推動形成跨領域、跨層級融合的數智林業研究隊伍,打破數字技術、智能技術和林業技術之間的壁壘,開展林草科技、數字智能的融合研究,積極服務林業領域數字化改革。目前已在浙江長興、余杭和江蘇句容等地建立數智林業示范基地200余畝,為加快智慧林業建設奠定了基礎。
竹子中心將以服務探索中國式現代化下竹產區共同富裕為目標,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要求,做到“立足浙江、面向竹產區”,引導科研人員將論文寫在田間地頭上,組織科研人員積極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時代機遇、鄉村振興的歷史機遇和建設“重要窗口”的戰略機遇,加快形成一批竹產業現代化的標志性成果,發揮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的獨特優勢,以科技創新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加速竹產業的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助力竹產業向綠色、優質、特色和品牌化發展,推動竹產業以提質為導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