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蘇平是福建省福安市竹制品企業負責人。他所說的倡議書是指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屆世界竹藤大會上,中國與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倡議,將在全球深化“以竹代塑”合作,更好發揮竹子在代替塑料產品方面的突出優勢和作用。
福安市是中國特色竹鄉,竹產業被作為該市鄉村振興、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加以推進,年產值達 6.21 億元。多年來,福安市持續探索竹制刀叉勺等“以竹代塑”產品生產,從早期的竹制品粗加工升級到現在的精深加工,竹制用品受到海內外客戶的好評。
嚴格品控廣受青睞
竹子全身是寶。早在 2000 年,福安人就開始探索“以竹代塑”竹制品的生產。
福安市和威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是該市從事竹制品產業較早的一批企業之一,以生產刀叉勺等竹餐具為主。
走進廠區,一堆堆竹原料整齊碼放,經機械刨擊、高溫壓型、滾筒打磨、高溫消毒、人工包裝等流水作業,完成竹制品的生產環節。流程看似簡單,實際上須嚴格把控品質,確保產品質量。
“竹制產品主要以毛竹為原材料,這些產品在禁塑限塑的國家需求量很大,主要銷往歐美等地,國內主要以航空公司為主要客源。”何蘇平介紹,隨著各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竹材利用因技術創新,其代替塑料的領域也越來越廣。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的展覽會,竹制用品都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和客戶的歡迎。
今年 10 月,當地政府組團,不少企業參加香港消費電子展、品質生活時尚產品展和香港秋季電子產品展,竹制餐廚用具深受歐美專業采購商的青睞,還收到了沃爾瑪、國泰航空等全球知名企業的意向訂單;同時,依托阿里巴巴國際站等銷售平臺,福安竹制品企業加強與外貿公司合作,進一步拓寬海外市場,訂單接踵而來。
獲利于竹讓利于民
福安市“以竹代塑”企業多扎根鄉鎮、村莊,為獲利于竹、讓利于民,福安市政府和企業帶動群眾以竹生金,為周邊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福安市竹緣工貿有限公司主產竹制水果叉。在工廠車間,一位老人正嫻熟地包裝產品。“工作不費力,我每天都到廠里幫忙打包,一個月收入 2000多元。”她說。
從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到年逾六旬的老者,這些農村富余勞動力正在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福建藝竹工貿有限公司位于甘棠鎮,現有近 200 名職工,年發放工資超過1000萬元。
福安市林業局產業科負責人介紹,目前,甘棠鎮“以竹代塑”產品年銷售額達到 1 億元以上,福安市“以竹代塑”產業正以甘棠鎮為中心向周邊鄉鎮輻射,呈現較好的發展勢頭。
創新驅動產業發展
只有創新才能驅動發展,讓產業經久不衰。筆者從福安市竹業協會了解到,該市“以竹代塑”企業在做細做精產品的同時,還走上了積極探索設備研發的道路。
福建藝竹工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徐德立介紹,公司已成功研發第四代竹制品生產設備,獲得了兩項國家專利?,F在,公司不僅生產竹制品,還銷售竹制品加工設備,有效拓寬了業務范圍,竹制品銷售額從 2017 年的 75 萬元增長至今年的近 7000萬元。
“以竹代塑”倡議發布后,寧德市林業局、市發改委等十部門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旨在充分挖掘寧德豐富的竹資源優勢,破解制約竹產業發展難題,推進竹產業發展。
“優化竹產業布局、發展竹產業新業態等仍大有可為,福安將持續加大‘以竹代塑’竹制品產業的扶持力度,拓寬生態價值實現通道,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助力群眾增收。”寧德市林業局負責人說。(陳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