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野外監測時發現保護區實驗區胥水河段,一群黑鸛在河中的沙洲上活動。這群黑鸛有9只,以亞成體居多,不一會兒又從河流上游飛來5只,剛來的幾只在天空盤旋幾圈后朝漢江河下游方向飛去。去年冬季,在保護區的胥水河段最多時直觀到黑鸛有50多只。本次看到的這個小群,有大概率是遷徙黑鸛的“先頭部隊”,后期應該還會有黑鸛來此停留活動,補給體力甚至越冬。
來源:?陜西省林業局
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體態優雅,體色鮮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有“鳥中君子”之稱。成鳥的體長為1—1.2米,體重2—3千克;嘴長而粗壯,頭、頸、腳均甚長,嘴和腳紅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為純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線下,可以映出多種金屬光澤。截至2022年,已經連續5年在朱鹮保護區監測到黑鸛活動,其群體數量逐漸變多,停留時間也越來越長。
11月15日,在保護區實驗區的草壩村農田里工作人員又發現了7只豆雁活動。它們充分享受著初冬的陽光,在草地上覓食嬉戲,但對來回過往的路人保持著警惕。
豆雁是大型雁類,體長69-80厘米,體重約3千克。外形大小和家鵝相似,2000年被原國家林業局列入“三有”保護動物名錄。豆雁在中國是冬候鳥,遷徙多在晚間進行,白天則停下來休息和覓食補充體力。
近年來,在保護區頻頻發現眾多前來越冬越夏或停歇鳥類,得益于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對棲息地的不斷保護和修復,成為朱鹮及其伴生鳥類們覓食、棲息、繁殖的天堂。
來源:?陜西省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