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3-09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陳俊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廣東省委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著眼推動高質量發展、滿足群眾優美生態需求,作出了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團結帶領全省人民扎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打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示范和窗口。

      廣東歷來高度重視林業生態建設,先后實施了十年綠化廣東、建設林業生態省、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一系列戰略舉措,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在森林城市群建設、自然保護地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林業產業助推鄉村振興、濕地保護管理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今后一段時期,廣東林業系統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統領,全力以赴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進一步加強精準提升森林質量,補齊森林生態建設短板,弘揚森林生態文化,促進林業產業發展,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2023年是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開局之年。廣東將深入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城鄉一體綠美提升、綠美保護地提升、綠色通道品質提升、古樹名木保護提升和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興綠等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結合示范性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山地公園、郊野公園建設,開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建設,全面提升林長履職、林業體制機制創新、林業現代化治理和資源保護監管等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四大重要能力,保證發揮林草濕資源強大生態效益的同時,充分發揮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經濟、社會、文化三大綜合效益,全力推動廣東林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一是嚴格落實科學綠化總要求。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強林分優化林相提升工作,統籌推進城鄉綠化,科學建設高質量水源林和沿海防護林帶,打造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加大低產低效林改造力度,推進重點生態區域林分質量提升,優化林分樹種結構,推動大徑材基地、國家儲備林等工程實施,精準提升森林質量,提高森林的生態服務功能。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推進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品質提升,構建以森林城市為引領的城鄉綠色生態體系。加強古樹名木保護,防止違法遷移砍伐古樹名木,防止“貪大求洋”“大樹進城”等不科學的綠化行為。

      二是大力推進綠色惠民和鄉村振興。充分發揮森林“四庫”作用,大力發展木本糧油產業,發展好油茶、竹子、中藥材、花卉苗木、經濟林果等特色產業,擴大經濟林、木材加工、生態旅游、林下經濟等優勢產業,拓展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等朝陽產業,打造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粵林+”特色品牌。加大對林業龍頭企業、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培育發展力度,推動林業產業規?;?、集約化、專業化發展,協同推進農民增收、群眾增富、鄉村增綠。加強重大項目用林保障,服務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三是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統籌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全力構建以南嶺、丹霞山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和以華南國家植物園為引領的區域性物種遷地保護體系,加快推進國家林草局穿山甲保護研究中心建設,加強濕地管理,高標準建設國際紅樹林中心。加強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預警,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執法,健全外來物種入侵監測預警體系,部署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森林防火工作,加強森林防火宣傳,嚴格管控野外火源。

      四是深化林業重點改革。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重點抓好集體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完善產權制度,推動適度規模經營,規范林權流轉,提高林地產出率,提升綜合效益。深入實施林長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適時調整公益林效益補償標準,建立公益林按林相分類差異化補償機制。全面推動天然林保護和公益林管理并軌。推進自然保護地生態補償,探索天然林、濕地、古樹名木等保護補償措施,加大政策性森林保險和野生動物致害政府救助責任保險等地方特色林業保險的保障作用。大力發展林業碳匯,加快林業碳匯政策工具開發運用,逐步擴大林業碳匯交易,暢通“兩山”轉化路徑。推動自然教育與森林文化融合發展,不斷提升生態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和質量。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