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自2016年3月起納入政策性森林保險實施范圍,一年時間就實現了公益林森林保險100%全覆蓋。
目前,全市承保面積387萬畝,總承保覆蓋率91.18%。其中公益林承保覆蓋率始終保持100%,商品林承保面積121.65萬畝,承保覆蓋率76.46%,持續位居全省第一。保費規模1220.81萬元,為全市林業種植產業提供風險保障46.44億元。
財政扶持推動惠農政策落實
2017年以來,為減輕林農投保負擔,廣州各市區林業部門積極發揮財政資金支撐作用,推動惠農政策落地落實。
白云、增城、黃埔、南沙、番禺、天河、花都等7區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全額承擔農戶商品林保費,實現了全區森林保險100%覆蓋。從化區克服林地面積大、財政壓力大等因素,商品林覆蓋率也接近50%。
針對林農投保積極性不高、早期商品林投保率低等問題,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專門發布《政策性森林保險問答》,聯合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制作公益視頻廣告。同時,每年組織基層林業部門經辦人和協保員進行業務培訓,區林業部門、保險公司聯合下沉鎮街“三農”服務站,通過對行政村人員進行宣講、張貼宣傳海報、上門服務林農大戶等措施,提高了林農的保險理賠意識。
7年來,廣州市各級財政補貼資金投入約6446.72萬元,森林保險保費98.4%由財政資金承擔,大大減輕了林農投保的負擔。
保額標準提高化解種植風險
“這點保額不解渴。杉樹種下去要7年才能成材,如果來一場風災或者火災,損失的不單是樹苗、人工、化肥,還有多年的土地流轉租金”。2017年,杉樹種植農戶向區林業部門反映面臨的問題。
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結合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成本變動,積極探索林業保險保障水平動態調整機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推動森林保險由防范自然災害向防范自然災害和市場變動雙重風險邁進。
2018年,廣州市遭遇超強臺風“山竹”的侵襲,各區林業產業均受影響,部分農戶當年更新造林的桉樹幼苗出現大面積倒伏、折斷,經濟損失嚴重。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迅速推動災后理賠,及時將近百萬元的救災復產資金送到林農手中。
2021年,全市將保險額度提標,由每畝500元提高至每畝1200元,進一步滿足了林業經營企業、大戶的風險保障需求,增強了林農經營的信心。
政策性森林保險實施以來,廣州累計為全市林業產業提供風險保障196.03億元,當前在保保單風險保障46.44億元。
創新模式做實防災減災投入
廣州市與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建立了防災減損工作協調機制,將災后補償前移,每年按照上年度森林保險保費7%的比例,從承保機構提取防災減損費用。2017年以來累計投入協保體系建設和防災減損費用共303.59萬元。2017—2022年間,廣州市平均每萬畝投入保險防災資金1017元,居全省第一。
廣州市還建立了專門的森林保險防災資金使用目錄,對森林巡護用品、林業防災器具、病蟲害防治藥品、防治工程(項目)以及護林員和協保員人身意外保險、勞保用品、防災宣傳培訓等進行規范。特別是無人機的培訓應用,提高了保險的驗標、查勘質量,大幅減輕了森林巡查人員的工作負擔。
目前,全市積極探索城市景觀林保險創新模式,在降費率、提保額上反復與保險公司協商,以滿足景區維護成本高、風險保障水平需求高的需要。(范宏瑞 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