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的國家,對水資源的浪費再加上水質污染,使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據《2022水資源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生態環境實現明顯好轉,打造了美麗中國的亮麗底色。但水資源緊缺成為國土綠化的限制因素,為了減輕國家水資源安全壓力,多地提出“以水定綠,探索綠色生態新方式”,節水抗旱植物成為國土綠化的首選類型。
鄉土草是其與環境相互作用、協同進化的產物,與自身生長的生態環境有良好的適應性,常具有耐干旱、耐寒、耐鹽堿、防沙固土能力強等優異特性,是草原生態修復、防沙治沙及環境綠化的首選草種,在我國國土綠化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節水抗旱鄉土草已成為大規模國土綠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羊草、野牛草、苔草、披堿草就是典型的代表植物。
羊草分布最多的地方是歐亞草原東部,是典型的草原建群種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國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新疆等省區。羊草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優良特性,是兼具飼用和生態價值的多年生鄉土草種,其根莖的穿透侵占能力極強,橫走根莖與須根交錯可形成強大密集的根網結構,能夠盤結固持土壤,是一種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在錫林郭勒盟歷時3年的7.6萬畝退化草場修復工程中,羊草為穩定沙化草地植物群落作出重要貢獻,打造出生態修復的“中國模式”。羊草最佳適生區占我國陸地面積的18%(約為26.4億畝),中國羊草適生區占全球羊草適生區分布總面積的38.34%。近年來,我國培育的中科羊草品種在北方多地廣泛種植,現已成為我國退化草原修復、荒漠化土地治理、鹽堿地改良的首選鄉土草種。
野牛草是禾本科野牛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25厘米,植株纖細,葉色灰綠,有卷曲,呈線型,較窄,通常寬1—2毫米,長3—10厘米,其根系發達,匍匐生長能力極強。自20世紀40年代在甘肅地區首先試種成功后,將野牛草用于我國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目前已在我國西北、華北及東北地區廣泛種植。野牛草具有極強的抗旱能力,在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上地區不需人工澆水可自然成坪,被稱為“雨養型”草種,是北京地區草坪建植當之無愧的“當家草種”。如今,野牛草已成為國土綠化的重要鄉土草種,特別是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團隊選育的“中林育”系列國審野牛草良種,在城市綠地建設、機場草坪建造、道路邊坡綠化、生態修復等領域都廣泛應用。
苔草是大量草本植物中的一股清流,當北方冬天降臨,大樹褪去金色的外衣,只剩下干枯的樹枝在風中搖曳,百花凋零混入塵土,只剩下苔草仍然在為冬天增色。苔草是莎草科苔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株高20—40厘米,葉片草綠色,質地細膩,其四季常綠,是北方地區難得的冬季常綠植物。其耐干旱能力極強,在一般土壤條件下,已成活的植株無須人工灌溉,即使是干旱季節,不澆水也不出現萎蔫現象,更不會因干旱而導致死亡。苔草是草本植物中少有的兼具抗旱、耐蔭、耐貧瘠的植物,是北京地區應用最廣泛的草坪及地被植物,在國土綠化中通常采用飛播的方式種于林下,其莖葉、種子等器官能夠全部回歸土壤,不需額外補充養分,也不存在與喬、灌木爭奪養分的問題。
披堿草適應范圍非常廣泛,生長在山坡、草地和路邊等地,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常見的草種。其隸屬于禾本科小麥族,疏叢型,根深達100厘米,稈直立,70—160厘米。葉片長8—22厘米,寬0.5—1.4厘米,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北、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陜西、青海、四川、新疆、西藏等省區,是一類極具飼用價值的優質多年生鄉土牧草。披堿草的根莖粗壯,耐旱能力極強,可以在貧瘠的土壤中生長,即使在西北荒漠地區也能存活,對于減少土壤鹽堿化有非常好的作用。披堿草葉片比較茂密,防沙固土能力極強,可用于荒地綠化或護坡草種,還可以種植在道路旁,或者小區里,起到非常好的水土保持和觀賞作用。
作為一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無論是從生態角度,還是經濟角度,我國的國土綠化是一定要提倡節水的。此外,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水分流失日益加劇,節約用水勢在必行,打造節水綠化新模式,走水資源可持續發展之路,節水抗旱植物是當之無愧的主角。節水抗旱鄉土草的推廣與種植,不僅將為國土綠化進程提供重要保障,還將有助于提高我國資源的利用效率,我國也勢必將走出一條真正的高效綠色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