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徽省歙縣雄村鎮賣花漁村,漫山遍野的梅花競相綻放。姹紫嫣紅的山巒與粉墻黛瓦的千年古村交相輝映、美不勝收,吸引各地游客、攝影愛好者前來觀光打卡,村內游人如織、熱鬧非凡。截至2月底,賣花漁村累計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130萬元,同比增長63%。
依托徽派盆景產業和獨特自然風光,賣花漁村按照“一業興帶動百業旺”的思路,因地制宜,以盆景興農業,以梅花促旅游,舉辦第十一屆梅花節,大力發展“賞花經濟”,帶動興旅富民強村。202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皖南“花都”。
賣花漁村積極推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徽派盆景技藝保護傳承,發揮“中國生態文化村”“國家森林鄉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等品牌效應,不斷探索“盆景+旅游”“盆景+節慶”產業融合新模式,以花興旅、以花富民、以花強村,挖掘鄉村旅游資源、打造鄉村旅游品牌、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全村借助旅游延伸盆景產業價值鏈,進一步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影響力,提高村莊知名度,讓非遺成為帶動村民增收、拓展農村就業和村集體經濟的增長點,走出了一條“綠色+富民+興旅”的鄉村振興之路,實現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三贏”,成為深入推進林長制改革“用綠”“活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