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科考團隊在云南省保山市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野生動植物本底資源調查時,發現一種未知的秋海棠屬植物。經國際秋海棠屬植物權威專家審核,確定為新物種,并命名為“龍陵秋海棠”。
這是該縣繼發現“高黎貢球蘭”后的第二個新物種。
據全程參與該物種野外調查和物種鑒定的該園助理工程師丁洪波介紹,“龍陵秋海棠”屬秋海棠科秋海棠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長在小黑山保護區以雙齒山茉莉為代表的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林下。花期為每年的8—9月。“新發現的“龍陵秋海棠”黃色的花蕊形似祥云圖案,淡粉色的花瓣晶瑩剔透,看起來猶如一件天然的花卉藝術品,格外惹人喜愛。”丁洪波說。
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程師孫興旭告訴記者,“龍陵秋海棠”對森林生態系統質量及濕度、氣溫十分敏感。該物種的發現,既反映出當地生態系統良好,適合龍陵秋海棠秋生長,也為下步加強對該物種的行分布范圍調查、生境條件等進行相關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據了解,龍陵縣是“世界物種基因庫”高黎貢山南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生物生態安全屏障。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特征顯著,野生動植物資源富集且呈穩步增長狀態。僅2020年以來,我國科學家就在該縣發現植物新物種2種和龍陵縣域新紀錄物種24種。目前該縣已知的維管束植物物種和脊椎動物物種分別達2621種和552種,分別比17年前增長了5.1%、18.2%。
該保護區管護局負責人楊培記表示,將繼續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大對“龍陵秋海棠”“高黎貢球蘭”等珍稀瀕危物種的科研監測、保護管理、宣傳教育力度,特別要做實做細生物多樣性監測、保護工作,全力筑牢高黎貢山生物生態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