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充分挖掘保護利用老北京水果資源,扎實做好“土特產”文章。
一是挖掘“土”資源。系統梳理老北京水果生產經營現狀、面臨的問題,從種質資源保護、歷史文化傳承、特色產業發展的角度研究制定了老北京水果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提質增效工作方案,形成了《北京市老北京水果資源名錄》和資源信息“一張圖”。
二是提升“特”質量。圍繞種質資源收集與保護、生產設施提升、土壤改良、水肥一體化建設、果園機械化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治、采后商品化處理、果品質量安全、果園智慧化信息化、果品品牌打造和科技支撐服務等方向,建設完成15個老北京水果綜合示范基地,新建國光蘋果、郎家園棗150畝,完成對紅肖梨、京白梨等10余個品種約6000畝的提質增效。
三是延伸“產”鏈條。依托豐富的林果類農業文化遺產資源(北京52項系統性農業文化遺產中,老北京水果占36項),持續辦好“京·花果蜜”發現之旅系列文化節慶活動。舉辦首屆北京市梨花文化節,以“農業+文化+旅游”模式,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將百年花海與現代景觀造型結合,打造國潮網紅拍照打卡地、花海露營地,將京城特色美食與特色農產品展銷相結合,打造集吃、游、玩、賞為一體的一站式休閑旅游活動,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助力鄉村振興,農民就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