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積極探索創新林長制工作模式,發揮基層首創精神,堅持以點帶面、逐項攻堅、務實破局,打好提質增速“組合拳”,為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壓實責任,“點對點”精準調度
重點任務林長掛帥。越城區區級林長掛聯鑒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構建了“林長專班協調—數字場景統籌—網格站點落實—巡護監管閉環”全鏈路管護機制,今年以來開展專題調研4次,會議研討3次,協調解決事項問題13件,目前公園已通過省級試點預驗收。
巡林網格提檔升級。上虞區積極探索“多網合一”治理模式,以208處護林網格為基底,構建區、鎮、村三級“林長+N”野生動物保護協作鏈條,首創“林長+司法”野生鳥類司法保護基地模式,2022年共收容救護野生動物73只,完成全省首例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禿鷲救護并成功放歸。
林長智治基層貫通。強化全市林長名錄動態管理,確保林長體系完整準確、公開透明、職責明確,推動基層林長智治數字化應用全面覆蓋。截至目前,全市村級以上林長開展巡林1300余次,林長智治應用場景月均活躍度在2000人次以上。
目標導向,“項對項”對標攻堅
嚴格目標考核之“制”。制定林長制工作考核指標體系、目標任務和評分細則,分解落實41項具體考核指標、26項附加分項,做到任務明確、職責清晰、進度可控。同時,鼓勵各地自主創新,推進林業各項工作落實落細、出效出彩。
高舉示范創新之“幟”。發揮13個林長制示范工程項目爭先領跑作用,已完成投資5195萬元,從提升碳匯能力、促進興林富民、保護生物多樣性、推進數字改革4個方面深化改革的理念、方式、手段,并貫徹落實到林業工作中,形成更大牽引效應。
善為統籌謀劃之“智”。創新開展全市林地空間規劃編制,摸清補充林地空間潛力,確保全市林地保有量和森林覆蓋率目標的落實;推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引導以股份合作為主導的林地規模化流轉經營,先行成功集中流轉林地29.36萬畝,獲得授信49.5億元。
探索共富,“實打實”普惠受益
林長牽線助力雙贏。諸暨市設立首批9名富民林長,以黨建為紐帶構筑香榧產業共富聯盟,依托趙家鎮126個香榧古樹群、3.7萬株百年以上古樹,為林農、企業、院校合作鋪路架橋,共建“香榧產業發展顧問團”“鄉村振興全網營銷研究基地”等六大項目,走好“接二連三”產業升級之路。
林地流轉活權賦能。探索“公司+村集體+基地+林農”聯合體模式,以上虞區陳溪鄉太平山村為試點,集中流轉林地7000余畝,引進涉林業態4家、社會投資150萬元,因地制宜建設黃精種植基地1000余畝、40余萬株,推動林藥套種互補“一林多用”增收見效。
價值轉化布局未來。嵊州市創新“森林GEP+綠色共富項目”綠色金融支持機制,實現貴門鄉山區森林GEP全國首單近10億元級轉化,以國有企業作為收儲轉化平臺試行森林資源GEP流轉,預期每年可為鄉鎮村集體直接提供676.8萬元資金保障,為林相改造、森林養護、生態文旅等系列富民強村項目提供穩定資金支持,打通綠水青山生態價值轉化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