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草原工作站充分挖掘野生鄉土灌草種適應性、抗寒性強的特性,擴大全區草原生態修復中鄉土草種的占比,不斷探索野生鄉土草種馴化栽培技術。
寧夏草原工作站從賀蘭山、羅山、鹽池等地采集旱、鹽、寒等嚴酷環境下生長的優良鄉土草種92種。經過實驗室種子萌發特性試驗研究后,近日由課題組技術人員選取常規條件下易發芽的草種在青銅峽甘城子牧草種子繁育基地開展野生草種馴化試驗,建立了寧夏生態鄉土灌草種質資源圃。
目前,資源圃建植針茅屬7種、黃芪屬5種、多年生豆科牧草7種、多年生禾本科牧草7種、灌草種12種、其他草種14種,共計22畝。同時,設計氮、磷、鉀、鉬不同施肥水平分別對披堿草、沙打旺、長芒草、牛枝子產種影響試驗,進一步探索生態鄉土灌草種選育擴繁技術,為寧夏退化草原生態修復建設工作提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