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安徽潛水河濕地:水清鳥歸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6-27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龍琳 王學勝  

      入夏以來,安徽潛水河國家濕地公園河水清澈見底,魚兒悠閑游弋,鳥兒自由飛翔;岸邊香樟吐蕊、香氣濃郁,河漫灘上紅色的石楠、金色的女貞、綠色的草坪、金色的沙灘構成一幅和諧美麗的生態畫卷。

      潛水河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潛山市南部,主體部分為潛水河干流河道,屬長江二級支流,總面積1450.06公頃。過去因過度開發,導致淤泥沉積、雜草叢生。2016年,潛水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啟動建設,經過科學保護修復,濕地生態面貌煥然一新。去年3月,安徽大學教研團隊開展公園濕地監測時,在吳塘堰淺水區發現一只覓食的鹮嘴鷸,這是首次在潛山監測到該物種,也是安徽省鳥類分布新記錄。

      科學保護

      潛水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得到了潛山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市林業部門按照《安徽潛山潛水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完成濕地公園本底調查、濕地公園管理機構設置、人員定編、公園立樁標界、科普宣教館及濕地科研監測體系建設等工作,并會同水利、城建等部門先后啟動了潛水河道全線禁采,關閉取締沙場3家、飯店2家,搬遷加工企業6家;啟動潛山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建成城區污水管網114公里,實現達標排放;常態化開展漁業執法活動,實施人工增殖放流;實施利民大橋和野寨大橋重建區及采沙跡地自然恢復、自然原型駁岸保護、河岸防護林帶恢復、濕地周邊環境綜合整治等工程。

      據統計,濕地公園生態修復面積6.07公頃,自然風貌恢復15.51公頃,建成潛水濱河綠道14.7公里、公園綠地等21萬平方米。

      科學管理

      濕地公園試點建設以來,潛山市以林長制改革為抓手,設立市、鄉、村三級林長負責組織、協調潛水河濕地公園內的濕地、森林資源和綠化區域各項工作,多管齊下推進濕地公園的保護管理和發展。

      設置潛水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制定濕地公園管理辦法,完善濕地公園監測、宣教、內部管理等相關制度。在濕地公園范圍6個鄉鎮林業站設立濕地公園監測站,配置監測設備,為濕地公園管理中心及時掌握濕地公園變化動態、人員活動、野生動物分布、水文水質變化等情況提供可靠保障。同時,常態化組織志愿者開展鳥類保護行動。濕地公園還選聘32名生態護林員參與保護與巡護工作。

      據調查統計,潛水河濕地公園內現有維管野生植物136科383屬609種、脊椎動物33目72科204種,其中有褐翅鴉鵑、黑鳶、紅隼、雀鷹等14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科學利用

      在潛水河國家濕地公園科普宣教館,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濕地公園自然景觀及動植物資源狀況,濕地公園整體沙盤上景點、地物一目了然,各類動植物標本有序布置于宣教館展廳。

      潛山市林業局與天柱山中心小學校共建濕地學校,為學生們提供了便利的學習機會,最大限度發揮了濕地科普與宣教的作用。

      濕地公園先后投資1600多萬元建成科普宣教設施。潛水河國家濕地公園還和安徽大學、安慶師范大學等建立了合作關系,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力量開展基礎性研究,為濕地生態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目前,濕地公園沿線旅游公路改造升級,將潛水兩岸眾多旅游景點有機串聯,沿河人居環境改善,帶火了生態旅游,助推了鄉村振興。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