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來,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和工作力度,系統性謀劃、全局性推進,全省林長制改革持續走深走實,各級林長和廣大群眾深度參與林業生態建設,安徽省重視林業、保護林業、發展林業的氛圍分外濃厚。
從單打獨斗到形成合力
以前林業工作被認為是林業部門一家的事,林長制改革把各方面力量統籌了起來,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難事。
何玉珠在林業部門工作了8年,自2019年被調任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林長制工作處處長后,他在工作中跨部門跨行業接觸的人越來越多。
“以前工作都只和林業內部的人打交道,現在經常會同政府辦、人大辦、政協辦以及林長協助單位溝通聯系。”何玉珠說,“特別是‘林長+檢察長’和‘林長+警長’機制建立后,同檢察院、公安在林業違法案件辦理方面溝通更加順暢,次數也增加了,有效協同推動相關問題解決。”
在省級層面,機構改革后新組建的安徽省林業局,實現了內設機構、編制、處級領導職數“三增加”,在全國率先設立副廳級森林防火督查專員。安徽省級林長會議成員單位發揮自身優勢,主動服務定點聯系的先行區,加強調研指導和檢查督促,在方案編制、政策制定、項目謀劃、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指導和支持。
何玉珠告訴記者,在市級層面,林長制工作的重要匯報、計劃,可以直達市級總林長、各市級林長,重要通知、簡報等會直接發給各縣市區、開發區黨委、政府,推動縣級各級林長落實工作部署,行文范圍更廣、效力更高,各級更加重視林業工作,與各單位的協調溝通更加容易。
林長制改革合力攻堅的良好局面,讓安徽各地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好做法、好經驗,有效解決了林業部門單打獨斗的問題,實現了林業保護發展能力的顯著提升。
山水林田湖草齊抓共管
千畝濕地,萬株池杉,乘坐游船在滁州市來安縣池杉湖國家濕地公園游覽,白鷺、蒼鷺等近百種水鳥或在空中盤旋、或停歇在淺灘,一派世外桃源般的和諧景象。
這里是長江下游華東地區面積最大的池杉林,自2020年被選定為滁州市級林長制改革創新示范點以來,來安縣持續提升三級林長履職效能,通過信息化平臺實現常態化巡護,挖掘濕地特色資源。2023年2月,池杉湖被國家林草局授予安徽來安池杉湖國家濕地公園稱號。
林長制從根本上解決了安徽就林業抓林業的問題,以前林業只做“林”文章,系統思維不夠,林長制改革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統籌起來,推動了生態系統的整體發展。近年來,安徽省濕地保護率達51.8%,農田林網建成率達76.8%,森林火災受害率2017年以來始終保持在0.5‰以下,遠低于1‰的國家要求。
從2021年開始,安徽省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并迎來了林業生態建設大項目落地最多、各種資金投入最多的一年,首個中央財政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落戶池州市,總投資3.2億元;合肥市啟動實施總投資151億元的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工程,其中中央財政支持20億元;安徽首批5個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相繼落地實施,規劃建設大徑級木材和珍貴樹種用材林基地42.18萬畝,總投資50.62億元,已獲得銀行貸款授信39.94億元,進一步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能力。
林業產業經濟迅速發展
“嘗嘗我們公司產的碧根果,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一點不愁賣。”在合肥市肥西縣官亭鎮,安徽萬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何的明經營著7000余畝景觀精品苗木基地、1.3萬余畝碧根果生態農業綜合產業園。公司集碧根果種植、產品生產和研發于一體,種植規模居全國前列,已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安徽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安徽省省級現代林業示范區”等稱號。對于未來,他雄心勃勃,致力打造中國綜合實力第一的碧根果園區。
在黃山市徽州區花之韻花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凌煒強的6萬平方米現代化設施生態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內含繁育區、種植區、展示區、體驗區、花藝培訓區、科普互動中心,并投建了休閑旅游觀光的現代化水培植物培育基地。公司在新基地正式投產后,開展了數批豐富多彩的研學及科普活動,惠及整個黃山地區,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在安徽省各級政府和林業部門的支持下,各級林長主動作為,為林業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一大批林業相關企業迅速成長。全省已初步形成了木本油料、特色經濟林、苗木花卉、竹藤、生態旅游、森林康養、林下經濟、木質資源綜合利用等八大支柱產業,皖東、皖北林產工業,皖南、皖西木本油料和生態旅游業,皖中、沿江苗木花卉業等特色林業產業帶漸成規模。
2022年,安徽省林業總產值達5345億元,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各類新型林業經營主體3萬余個;集體林權確權發證到戶率為91.73%,林權流轉面積居全國前列,累計完成林權抵押貸款近300億元。
實施林長制,實現林長“治”。安徽省緊扣“林”這個保護發展主題,緊盯“長”這個目標責任主體,緊抓“制”這個政策制度保障,緊跟“治”這個落點,持續推進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綠水青山正源源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安璐 章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