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覆蓋率由“十二五”末的37.9%增加到現在的49.7%,山區林農收入40%來自林業,城鄉生態環境更好、百姓綠色福祉更多、林業支撐保障能力更強,這是各級林長和百姓感受到的淅川。
河南淅川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縣有125萬畝石漠化區,大都集中于丹江口水庫周圍,生態區位重要、生態環境脆弱。
林長制正在重塑淅川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的整體環境和推進機制,“林長+”實現了“四綠”并舉。
“林長+”增綠,筑牢庫區綠色屏障
淅川縣以國儲林、國土綠化試點示范等項目為重點,把造林綠化與水質保護、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深度融合,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多渠道籌措造林資金,激發社會資本投入。淅川縣一方面發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區位優勢,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先后爭取國家儲備林、國土綠化試點示范等項目12個,投入資金18億元;另一方面,先后出臺扶持石榴、核桃等產業發展的意見,并整合涉農項目重點支持林業發展,做到基地建在哪里項目就跟進到哪里,先后引進福森藥業、北京宏偉綠邦、河南合一等企業8家,引資3.2億元,高標準完成造林4.1萬畝。
為提高造林成活率,淅川縣將重點區域的造林綠化全部推向市場,通過企業和大戶承包、專業隊造林,采取人背、肩扛、車(驢)拉、多級提灌、客土造林等辦法,著力解決資金短缺、管理缺位、效益低下問題,加速石漠化荒山披綠。全縣累計投入20多億元,治理石漠化面積38.2萬畝,沿庫區打造5000畝以上石漠化造林點12個。
“林長+”護綠,守護林業生態安全
“破壞森林資源案件逐年減少,林地面積、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逐年增加,這完全得益于林長+的作用……”淅川縣林業局副局長劉天坤說。
淅川縣林地面積大、交通不便,管護任務十分艱巨。
淅川縣做實林長機構。成立縣委書記任第一總林長、縣長任總林長、17位縣級領導任林長、縣直有關單位為成員的林長制工作領導機構。制定縣、鄉、村三級林長督查考核等相關制度6個,建立“月督查、季評比、年考評”的督辦機制。督導督查貫穿于林長制實施的全過程,考核結果納入鄉鎮年度績效考核內容,作為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依據。
以林長制為抓手,構建管護網絡,全縣設立縣、鄉、村三級林長1480人,設立林長公示牌318個,構建“一長四員”(護林員、技術員、警員、監督員)基層網格366個,共巡林7000余人次,實現縣、鄉、村三級林長聯網互動、同向發力。
“增加林業執法人員25名,將原有的3個林業執法中隊增加到6個,配備車輛和裝備,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淅川縣林業資源保護中心負責人介紹。
淅川縣探索“林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四長治林新模式,各級林長履職盡責抓林業,公檢法共同參與其中,一體推進森林資源保護,以林長制推動實現“林長治”。2022年,全縣共辦理林業行政案件21起、刑事案件4起,有效維護了林區安全穩定。
淅川還依托“天眼”攝像頭、大石橋荒漠化和丹江森林生態觀測站實現重點林區、重要項目區24小時視頻監控;依托“智慧林長”平臺,對3200多名護林員管護任務劃片定點,建立管護臺賬,實現“山有人管、樹有人護、責有人擔”。
“林長+”用綠,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淅川縣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土地和荒山流轉,以“公司+基地+農戶”、“林果專業合作社+農戶”、家庭林場、庭院經濟等模式,發展軟籽石榴、大櫻桃、杏李等林果產業,縣財政每年投入生態產業資金3000多萬元。
目前,全縣已發展軟籽石榴、杏李等林果23萬畝。2022年,全縣林果業產值達6億元,10萬庫區群眾靠林果致富,培育了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產業發展推行“三權分置”、利益共享。土地所有權歸集體、承包權歸農戶、經營權歸公司。農戶實現“一地生三金”:土地按每畝500元流轉給公司,農戶得租金;公司把栽好的果樹反租倒包給農戶管護,每畝720元,農戶拿薪金;果樹有收益時,農戶和公司按1∶9分成,農戶拿股金。
淅川縣深化“林長+科技特派員”模式,每個鄉鎮不少于10名科技特派員,采用技術咨詢、技術培訓、送科技下鄉等形式,開展線上、線下技術幫扶,林果土專家、田秀才常年現場指導,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林農。全縣累計培養縣、鄉、村、戶四級林果技術明白人1000余名。
“林長+”活綠,拓寬綠色富民道路
淅川縣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載體,做好“活綠”文章,大力推動林旅融合發展,拓寬綠水青山富民通道,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城區,實施改建擴綠、道路補綠、見縫插綠行動,建成5條城市景觀大道,打造5個城市森林公園、10個游園休閑“氧吧”,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1.31%,人均綠地面積達到13.33平方米;在鄉村,大力開展圍鎮圍村造林,建成森林特色小鎮9個、森林鄉村40個、森林人家46個,村莊林木覆蓋率達到35%。
同時,圍繞打造環庫旅游生態圈,不斷提高林業景觀化水平,推動林旅融合、互動發展,全縣已培育集林業生態觀光、休閑采摘、森林康養、鄉村旅游于一體的國家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省級生態旅游示范鎮4個、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12個、省級休閑觀光園2個,在景區景點周圍新建民宿10家、農家樂700余家,2022年接待游客80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3億元。
“我們將不斷探索‘林長+’模式,堅持不懈造好林、護好綠,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守護好一庫碧水,讓更多群眾從林業中受益。”淅川縣林業局局長梁虎兵信心滿滿。(周桃龍 寇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