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步推進林草改革任務。根據林草工作實際印發青海省林草局2023年改革任務清單,確定重點改革任務9項,涉及國家公園建設、碳匯試點、生態治理制度體系等各方面。印發《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加強集體林權糾紛調處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集體林地承包經營合同管理情況調研的通知》《集體林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工作督察方案》,持續完善和落實集體林權糾紛調處工作制度,鞏固提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維護林改農牧戶和林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深入推動林草產業發展。以主題教育大調研為契機,組織開展沙棘、有機枸杞、中藏藥、麝產業發展等專項調研,進一步完善林草改革與產業發展相關數據,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調查分析,發現和解決一批制約林草產業發展的重難點問題,為林草產業發展提質增速筑牢基礎。強化項目管理,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林草產業儲備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進一步規范林草產業項目管理、資金管理、項目申報、檢查驗收、績效評價等重點環節,引導林草產業規范、有序發展。舉辦2023第四屆全國蟲草大會,邀請全國26位專家學者,為青藏高原野生冬蟲夏草優質種質資源安全及冬蟲夏草助力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匯智建言,助力青海蟲草產業發展。
有序推進林草品牌建設。全國“兩會”期間,在CCTV-1套、CCTV-13套新聞聯播、新聞30分等5檔節目前后,集中播出青海“柴達木枸杞”公益廣告,同時在青海衛視、西寧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投放林草企業及產品宣傳片,持續擴大核心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積極配合有關單位做好第三屆中國(青海)國際生態博覽會“青海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展區”搭建及生態產品展示工作,集中展示青海林草優勢特色產品品牌。在青海省林草局辦公樓內設立林草產品展柜,集中展示枸杞、沙棘、冬蟲夏草、麝等50余種林草產品及林草產業重要成果,逐步將青海林草產品的資源優勢、品質優勢轉變為品牌優勢。
扎實開展“助企暖企”行動。局系統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73人與至少1家企業建立“一對一”聯絡,召開林草產業助企暖企座談會3次,局助企聯絡員累計深入企業調研約162人次,處理完成助企暖企平臺向其他廳局流轉問題25條,省行動辦向省林草局流轉需辦理問題14條,辦結率100%。在青海林草公眾號開設《入企暖企 林草人在行動》專欄,編發助企暖企信息34期,政策口袋書7期,《優化要素保障 助力重大項目建設》案例獲人民網青海頻道頭條刊登,兩名助企聯絡員“主題教育貫徹落實到為企業服務辦實事”案例被青海電視臺報道,有效宣傳了青海省林草局在助企暖企春風行動中的經驗做法、亮點和成效。
著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組織召開枸杞行業助企暖企座談會、沙棘資源保護和利用咨詢會,針對枸杞、沙棘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認真籌備有機枸杞協會、中藏藥材協會、經濟林協會換屆工作,籌建麝、沙棘產業發展協會。新認定第五批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3家,進一步壯大林草產業經濟實體和市場主體。
重點強化市場對接服務。以“國家公園,大美青海,健康中國,冬蟲夏草”為主題舉辦第四屆冬蟲夏草鮮草季特色產業品牌活動,組織200余家企業以線上線下方式參加“玉樹主會場,廣州、西寧分會場”的各類展銷活動,活動期間冬蟲夏草交易額近45億元。深化東西部產業協作,立足青海中藏藥產業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聯合青海省中藏藥產業發展協會在廣州市打造“中國南藥城青海館”“數字化展銷平臺”,組織有代表性的特色林特產品上線銷售。組織林草企業、合作社參加“第三屆中國(青海)國際生態博覽會”,加大對冬蟲夏草、有機枸杞、沙棘等林草企業及產品宣傳推介,有效提高青海省林草產品市場占有率。
健全完善標準體系建設。立足實際,以問題為導向,修改完善《青海省沙棘資源保護利用三年攻堅行動方案》,制定冬蟲夏草(鮮品)標準、青海省冬蟲夏草保護采挖技術規程、青海省沙棘采摘基地建設技術規程,小葉黑柴胡等道地中藏藥材種植技術標準;配合省標準院編制枸杞產業標準體系,為產業“四地”建設快速發展提供強勁技術支撐。完成青海省2022年有機枸杞基地認定工作,認定企業23家,認定總面積8.3萬畝,其中紅枸杞7萬畝,黑果枸杞1.3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