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林業局印發《浙江省生態廊道保護和建設規劃(2021-2035年)》,標志著浙江省生態廊道保護與建設跨上新臺階。
規劃提出了浙江省生態廊道保護和建設的總體思路、建設布局、重點任務、近期重點工程、主要措施和保障措施,并與《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國家及長三角地區、省級相關規劃相協同。規劃明確,至2025年,全省建成以錢塘江、甌江、京杭大運河、杭新景、龍麗溫、常臺高速上三段沿線和浙東沿海海岸線等為主廊道的生態廊道3000余公里;至2035年,全省建設各類生態廊道1萬公里以上,在“山-山”“山-水”“山-海”“山-城”之間逐步構建起縱橫交錯、結構穩定、功能完備、生物多樣,山水林田湖海一體的生態廊道網絡。
規劃提出了采取科學實施擴面增綠,精準提質,保護修復重要濕地、河湖近岸,修復提升受損棄置地,加大野生動植物保護,加強廊道空間管控等措施,通過落實強化領導、部門協同,科技支撐、數字引領,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宣傳引導、共建共享等保障措施,進一步拓寬“全域共富”之路,推進“城鄉和美”之境,打造浙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先行示范。
當前,富春江蘆茨灣美麗生態廊道、衢州“詩畫風光帶”、浙中生態廊道、楠溪江流域重點區域生態修復、甌江山水詩路美麗生態廊道以及桐鄉運河文化公園景觀建設等一批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已初顯成效。下一步,將緊緊圍繞加快推進高質量森林浙江建設,以保護修復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線,積極謀劃載體項目,推動規劃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