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來安縣舜山鎮林橋村部向北一公里處有座癩痢山,多年以前,勤勞的林橋人陸續種下幾百畝外松,荒山變青山。2018年癩痢山三百余畝集體林地發包給企業發展森林旅游康養,“青山”變“金山”。由此拉開了林橋村創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序幕。多年來,林橋村先后獲評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等榮譽稱號。
“勘界確權”務實效,取得“民心民意”。林橋村堅持以林業“三定”為基礎,確保自留山、流轉山、“誰栽誰有”的政策不變,減少了矛盾,明確了產權,又尊重了農民意愿,維護了改革穩定。先后動員360戶林農抱團發展種植苗木,帶動直接從事苗木生產人員3200余人,發展苗木品種85余種。
“院村聯建”助發展,形成“一村一品”。林橋村深入開展村企聯建,以苗木特色產業為基礎,與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基地,實現從“糧農”到“苗農”的華麗轉變,全村1.2萬畝土地苗木種植面積達95%以上,形成特色“一村一品”,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盤活資源”添活力,增加“集體收入”。林橋村將閑置土地發包給個人種植,盤活集體閑置土地,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又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結合江淮分水嶺風景道建設、鄉村旅游發展等契機,積極爭取鄉村振興扶持資金200萬元,每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以上,實現旅游收入近2000萬元。
“搶抓機遇”促轉型,賦能“綠色經濟”。林橋村確立了“以花木促發展,以花木走向富裕”的發展思路,搶抓改革機遇,依靠苗木花卉轉型發展,實現從常規苗木到精品盆景轉變,從傳統銷售到線上交易,村苗木經濟產值由2000年底1千萬元實現到2020年末1.03億元質的飛躍,走出了一條綠色轉型發展之路。
林橋村以集體林權改革杠桿撬動了廣大農戶發展苗木花卉產業的積極性,林農已經成為集體林業發展的主力軍。林權改革經濟效益顯著,集體經濟活力顯著增強,林農收入顯著提高,林橋村已經呈現出“綠”變“富”,“富”促“綠”良性循環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