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10日,廣西沿海生物多樣性伙伴關系成果推廣活動在廣西北海、欽州兩地舉辦。
此次活動由GEF海洋保護地項目廣西沿海生物多樣性伙伴關系成員單位廣西科學院和國家林草局GEF海洋保護地項目辦公室組織,旨在加強伙伴關系成員間的溝通交流,推廣伙伴關系成果,提高伙伴關系成員科普宣教能力。
在GEF海洋保護地項目支持下,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山口國家級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對海草床、紅樹林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管理有效性已得到提升,成為我國中華白海豚重點分布區、中國鱟幼鱟密度最高的區域。目前,儒艮保護區已建立海草種質資源庫,繁育卵葉喜鹽草、貝克喜鹽草、日本鰻草等5種無性繁殖的海草,進行海草床區域化修復。
北部灣大學-廣西科學院聯合鯨豚研究團隊近年來針對中華白海豚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在項目支持下開發了自然教育課程,北部灣大學標本館、鯨豚5D球幕影院、三娘灣自然教育基地等為當地小朋友和家長提供中華白海豚自然教育課程體驗。
“加強中國東南沿海海洋保護地管理,保護具有全球重要意義的沿海生物多樣性”項目是由全球環境基金(GEF)通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資助的國際項目,國內執行機構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牽頭執行,林草調查規劃院具體實施。項目以中華白海豚為旗艦物種,在福建、廣東、廣西三省(區)開展工作,通過整合海洋景觀規劃和管控威脅,擴大海洋保護地網絡和加強海洋保護地管理,保護我國東南沿海具有全球重要意義的沿海生物多樣性。(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