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西藏林芝推深做實打造林長制“升級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9-25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林芝市著眼提升林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制度層面完善林長制體系,多措并舉推進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林芝市著眼提升林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制度層面完善林長制體系,多措并舉推進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林長治”。

      高位推動全面建立林長制體系

      近年來,林芝市不斷創新、完善林長制制度體系,設立四級林長2751名,其中市級林長41名、縣級林長238名、鄉級林長609名,村級林長1863名,實現了市、縣(區)、鄉(鎮)、村(居)四級林長全覆蓋。在此基礎上,林芝市劃定各級林長的責任區域,簽訂責任書,壓實各方責任,實現了各級林長都有“責任田”,市、縣(區)、鄉鎮級林長分別按每半年、每季度、每月的頻次至少開展1次巡林,村級林長原則上每月不少于4次,防火期根據工作需要,加密督導檢查和巡林頻次。

      在完善制度體系上,林芝市出臺了會議、信息報送等6項林長制配套制度;針對防火形勢,專門制定《林芝市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方案(試行)》以及森林火情火警火災報告管理、宣傳、巡護工作考核等10項防火制度;制定《林芝市生態公益林保護條例》及實施細則,建立“林長+檢察長”“林長+警長”協作機制,促進行政執法與司法監督有效銜接,形成依法管綠護綠工作合力。

      林芝市以林長制為抓手,壓實各類護林員職責,筑牢林長制監管基礎。各級林長實行分級包聯,市級副林長包聯到鄉鎮,縣(區)級林長包聯到村(居),鄉鎮級林長包聯到自然村,村(居)級林長包聯到山頭地塊,并結合地形地貌和管護難易程度等因素,整合優化300名專業管護員、3301名專職護林員、700名森林草原防火突擊隊員等管護隊伍,充實基層管護力量,壓實管護責任,逐步構建“一長多員”網格化管理模式,做到守林有責、守林盡責、失責必究。

      智慧林長讓巡山護林一目了然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加持,森林草原管護工作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林芝市一方面積極利用中央財政資金整合自然保護地管理監控系統,建立林芝市森林草原防火監測預警調度中心;另一方面租用國家林草局中南院林長制智慧管理平臺,建立林長巡護系統,實現人員和資源“一張圖”管理。

      在林芝市巴宜區、察隅縣,護林員們借助森林防火巡護平臺、森林防火智能監控系統等設施設備,進一步強化森林管護。巴宜區將前端設備的信息全部集成到總值班室,實現應急值守一張網,同時為森防指揮部、鄉鎮、村三級配備140臺“森林防火巡護平臺”,實現語音對講、視頻同傳、巡護軌跡定位等功能。察隅縣在高?;痣U區,安裝25套前端高清探頭,并配置29萬元高空無人機巡護設備,初步形成實時動態監測。

      林芝市還以村為單位配備縣級林長、鄉鎮級林長和村級林長,整合各類護林員,將行政區域劃分至最小工作單元,將責任具體落實到個人,形成群防群治工作格局,進一步織密防護人網、筑牢防火墻。

      “林長+”助力綠色產業發展

      近年來,林芝市積極推進產業上山上坡,大力發展中藥材、食藥用菌、蘭科植物等產業,逐步形成了空間有效利用、效益長短結合的規?;瘶藴驶?ldquo;林長+”產業發展模式。

      林芝市龍山縣近年來把握道地林木藥材和喜陰草本藥材的生長屬性,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逐步形成了空間有效利用、效益長短結合的“林長+藏藥”產業發展模式。林芝市米林縣投資1.2億元,建設達爾亞干有限公司藏醫藥產業園項目,用于新藥生產及研發,并同期建設米林縣藏藥材產業園區能力提升項目,產品主要包括雪蓮花、冬蟲夏草、藏紅花、紅景天、手參等113個品種。

      林芝市波密縣立足資源稟賦,啟動扎木鎮崗村林下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打造“林長+林下食藥用菌”,完成林下羊肚菌反季節實驗種植50畝、重樓試驗種植20畝,建成天麻、靈芝菌、羊肚菌林下種植面積2100余畝,累計帶動入戶種植243戶,直接帶動群眾增收1000余萬元。

      此外,林芝市還著力打造了“林長+蘭科植物保護培育”“林長+生態旅游”“林長+蘋果產業”等一系列產業模式,出臺了《林芝市林地保護利用規劃2021—2035年》《縣(區)森林經營方案》,解決了林下經濟發展政策局限問題,釋放發展空間,助力鄉村振興。(才旺尼瑪)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