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廣東潮州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綠色引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10-10  
      近年來,廣東省潮州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關于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部署,多措并舉發展林下種植業
       近年來,廣東省潮州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關于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部署,多措并舉發展林下種植業、林下養殖業、林副產品加工業、森林旅游業,促進林地增產增效、林農增收致富,全力打造潮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綠色引擎”。

      潮州市森林面積280.71萬畝、森林蓄積量674.8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9.48%。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個、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7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1個、省級林業龍頭企業6家、省級南粵森林人家2家。這些都是潮州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寶貴資源和底氣所在。

      大力發展林下種植業

      在系統保護森林資源的前提下,潮州市結合“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林長”等政策措施,充分利用森林空間特別是林下區域,大力培育佛手果、沉香、油茶、南藥等一批適宜林下種養的作物,促進森林資源保護和林下經濟發展共贏。例如,大力發展佛手果種植,全市種植面積達1萬畝,建成佛手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實現聯農帶農3250多戶。支持龍頭企業在饒平縣通過“退桉還林”帶動農戶種植奇楠沉香4300畝,并延伸發展沉香茶、沉香酒、沉香精油以及香皂、面膜、保健用品等沉香加工業。目前,該公司奇楠沉香種植面積達6000畝,種植規模居國內前列。

      探索推進林下養殖業

      潮州市堅持以林養畜、以畜育林,依托林下資源優勢和空間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肉牛、蛋雞、蜜蜂、獅頭鵝等林下特色優勢養殖項目,探索發展“草肥林下畜、畜壯林中樹”綠色循環模式,帶動實現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如潮州市深入挖掘“獅頭鵝之鄉”饒平縣浮濱鎮的產地優勢和文化資源,以及現有的國家級獅頭鵝保種場、省級獅頭鵝祖代場等科研資源,積極推動獅頭鵝林下養殖和全鏈發展,統籌推進獅頭鵝文化園建設、舉辦年度“賽鵝”節及饒平獅頭鵝線上云展會等工作,讓更多農戶共享獅頭鵝產業三產融合的發展成果。目前,饒平縣獅頭鵝飼養量超150萬只,總產值超2億元。

      做大做強林副產品加工業

      林業副產品深加工是促進農戶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潮州市堅持現代化、工業化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潮農投”等國資平臺帶動作用,鼓勵扶持林業龍頭企業和林業經營大戶以崗梅、鐵皮石斛等林草中藥材和南姜、竹等特色產品為重點就地趁鮮加工,建設林下產品加工和儲存基地,并通過建立定點銷售協議等方式,拓展林下產品銷售市場,培育壯大林業經濟新增長點。例如,潮州市依托豐富的竹資源,將竹產業納入《潮州市千億農業產業發展方案》,加快打造規模化、集約化高質量竹林基地,整合傳統工藝開發竹燈、竹皿等新產品,實現傳統竹產品改良升級。目前,全市竹產業年總產值超6000萬元。饒平縣浮山鎮石壁村聚焦南姜這一林下作物,成立姜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30多畝繁育脫毒姜種、選育新品種的基地,研發醋姜、豆瓣姜、姜糖、姜茶、南姜粉等特色產品,提高了整個姜產業鏈的效益。

      布局發展森林旅游業

      隨著人們旅游消費的升級,森林旅游路線越來越受到人們追捧,同時,森林旅游在踐行“兩山”理論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潮州市依托鳳凰山脈等優質山林資源,著力打造“廣東紫蓮山森林公園+湘橋區玉瑤森林公園”“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饒平海山海灘鹽田省級自然保護區+潮安海蝕地貌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兩大特色森林生態旅游線路,布局培育一批森林康養基地和森林小鎮,促進林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例如,潮安區鳳凰鎮以“茶”為媒,依托鳳凰山茶旅走廊建設,串聯古驛道、碧道、茶園棧道等節點,成功開發茶山小鎮、茶園觀光、茶道游覽、制茶體驗等系列旅游產品,推出“紅色熱土·鳳凰美食”之旅、“生態鳳溪·碧道休閑”之旅等生態旅游精品線路,著力打造綠美鄉村生態游示范樣板。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