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江西持續加大中華穿山甲保護力度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10-12  
      今年3月,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金盆山林場坪石分場護林員賴文付在日常巡查時,發現馬路中間有一只動物一動不動。因光線較暗且正在
       今年3月,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金盆山林場坪石分場護林員賴文付在日常巡查時,發現馬路中間有一只動物一動不動。因光線較暗且正在下雨,為保安全,賴文付將其放進編織袋,帶回林場等待縣林業部門野生動物保護專家鑒定。

      經過鑒定,該動物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穿山甲,雄性,無外傷,符合野外放生條件。為了給穿山甲提供一個良好的棲息地,林業部門工作人員驅車近50公里,將其送至此前放生過穿山甲的區域進行野外放生。

      “這是信豐近兩年來在不同區域第三次發現中華穿山甲,充分說明信豐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信豐縣林業局局長李澤榮說。在此基礎上,信豐還將持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保護意識,有針對性地持續加大對中華穿山甲的保護力度。

      無獨有偶。今年6月,贛州市于都縣靖石鄉村民在回家途中發現一只野生動物蜷縮在路邊,因擔心其受傷,請民警前往救助。經于都縣林業局工作人員確認,這是一只成年雌性中華穿山甲,生命體征良好,在救助點附近選擇適宜地點將其放生。

      據了解,僅今年6月,于都縣已連續3次出現村民救助中華穿山甲并放歸野外的情形。

      近年來,隨著江西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持續加強,全省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人民群眾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野外救護中華穿山甲的情況頻頻出現。

      2021年5月20日,家住撫州市南城縣萬坊鎮鄱陽村村民報警稱,在家中菜地發現一只疑似穿山甲的動物。接報后,南城縣公安局森林分局民警立即趕赴現場,確定為中華穿山甲,符合放生標準,隨后警民聯手將其帶到指定地點予以放生。這是南城縣近十幾年來首次發現活體穿山甲。

      為進一步掌握中華穿山甲在南城縣的種群、數量、空間、生境特征等信息,今年7月,江西省林業科學院工作人員來南城縣萬坊鎮開展穿山甲專項資源調查,調查期間共發放宣傳單500余份、走訪調查問卷180余份。通過走訪、座談等多種宣傳方式,增強社會公眾對穿山甲的認識、愛護和保護意識。

      江西各地保護、救助中華穿山甲的消息近年頻現報端。上饒市鄱陽縣于2020年首次發現并放生中華穿山甲;九江市修水縣村民與縣野保站合力救助一只中華穿山甲;撫州市崇仁縣于2022年放生一只中華穿山甲,為該縣近30年來首次。

      江西地處歐亞大陸濕潤的亞熱帶中部,在動物地理上屬東洋界華中區東部丘陵平原亞區,自然條件優越、森林資源豐富,歷史上曾是中華穿山甲廣泛分布的省份。為更好地保護好中華穿山甲,江西一直在行動。

      自2020年起,江西省林業局正式啟動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穿山甲專項調查,摸清全省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分布情況。在修水、上栗、鄱陽、寧都、于都、安遠、贛縣、崇義、石城等10余個救護記錄較多的縣(區),安裝紅外相機250余臺,共獲取中華穿山甲照片800多張、視頻200多段。

      江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李言闊參與了中華穿山甲的專項調查工作。他表示,中華穿山甲是典型的夜行動物,有特別的棲息地需求,常規的樣線調查往往很難觀察到實體。紅外相機技術的應用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并記錄下穿山甲很多有趣的行為。比如,冬季來臨前,它們會將枯枝落葉拉入洞穴做好保暖。繁殖季節,穿山甲背著幼崽在林中散步等。

      “紅外相機記錄到的大量中華穿山甲影像表明,江西省中華穿山甲棲息地質量正在不斷改善,野外種群數量正在逐步恢復。”李言闊說。

      據統計,2014年至今,江西省共有中華穿山甲救護記錄50多次,救護范圍涉及7個設區市、27個縣(區),其中2021年至2022年的救護記錄就達到30次。(張萌 劉小虎)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