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森林資源調查成果顯示,江西現有林地1.56億畝、森林面積1.55億畝,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3.35%、位居全國第二位,活立木蓄積量76919.13萬立方米,喬木林每公頃蓄積量81.94立方米。
從森林可持續經營角度來看,江西森林資源稟賦優勢突出,但擴大森林資源面積難度越來越大,森林資源質量和經營水平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提升森林質量和增加森林碳匯的潛力巨大。
近年來,在國家林草局的安排部署下,江西省將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提高森林質量提到重要議程,全省上下積極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
“這片杉木林面積600畝,由國有林場高坌林場經營,主林層為杉木,更新層樹種為木荷、絲栗栲等鄉土闊葉樹種以及人工補植的閩楠等幼樹。通過多年撫育,主林層的杉木翠綠挺拔、生機勃勃,平均胸徑達到40厘米以上。”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國有林場總場場長甘東波指著身后的一片林地說道。
這片林地是高坌林場在1984年皆伐后營造的第二代人工杉木林,如今已成為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示范基地,經營類型為人工杉木大徑材復層林。未來20年,這片林子將成為由胸徑50厘米以上的杉木和平均胸徑20厘米以上的閩楠等珍貴闊葉樹構成的人工杉闊混交復層混交林。
江西省信豐縣金盆山彩色森林 邱國偉攝
高坌林場作為幾個先行先試的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單位,已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是江西省近年來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工作的縮影。
2023年,國家林草局共確定江西省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任務面積23.04萬畝,涉及崇義縣等19個縣(市、區)的41個試點單位,試點任務面積和試點單位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今年6月印發的江西省總林長令明確提出,要積極開展森林質量和效益“提升行動”,完成好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重點省建設任務,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同時,將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納入《江西省林長制條例》貫徹落實年活動,納入林長制督查考核和激勵范圍,壓實各級黨委政府提升森林質量的主體責任。
江西省林業局迅速行動,組建由局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擇優選擇交通便利、集中連片、有一定基礎且經營潛力大的單位開展試點,高位推進全省試點工作。
同時,江西省林業局印發了《江西省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方案(2023—2025年)》,進一步明晰了全省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目標、重點任務、政策保障以及省、市、縣三級林業主管部門和試點單位責任分工。
在永豐縣官山林場,記者看到,林場通過杉木大徑材林下套種楠木,培育形成針闊混交復層異齡林,實現了“樹種珍貴化、木材大徑化、結構復層化、經營持續化”的目標。
“江西省林業局組建了由30位專家組成的森林可持續經營科技支撐專家庫,建立完善專家與試點工作銜接機制,加強對試點單位在方案編制、作業設計、成果總結、宣傳示范等方面的技術支撐和指導支持,加大科研成果在試點單位的應用,有效提高我省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的科技水平和工作成效。”江西省林業局資源處處長何齊發說。
森林撫育作為森林經營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林業資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
江西省以中央財政森林撫育專項為抓手,高質量開展森林撫育項目,“十四五”以來,全省高標準完成森林撫育面積806.23萬畝。通過森林撫育項目的實施,不僅帶動當地農村勞動力就業增加了收入,還進一步優化林分結構、有效提升森林質量,對構建更加穩定、健康的森林生態具有深遠影響。
近年來,通過深化改革,婺源縣生態林場由過去的木材經營型轉變為生態保護型林場。實施針葉林改造工程,將針葉純林改造成景觀效果更好的針闊葉混交景觀林;同時探索天然闊葉林撫育模式,采取“標識目標樹、采伐干擾樹、調整疏密度、補植加管護”的措施,完成4200畝天然闊葉林撫育改造試點工作。
目前,婺源縣生態林場已營造“美化、彩化、珍貴化”景觀林2575畝,有力地促進森林質量提升和全域旅游發展。
為開展好森林可持續經營工作,江西省林業局將探索近自然森林經營制度作為提升森林質量的技術突破口。
信豐縣金盆山林場金盆山分場被納入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項目。
“我們在這片林地可以看到絲栗栲、南嶺栲、米櫧、青岡、南酸棗、香樟、木荷等鄉土珍貴樹種。林場按照近自然經營理念,對影響目標樹種生長的雜灌、藤蔓進行清除,保留伴生樹,合理安排密度,對主林層優良植株實施跟蹤調查并進行選優培育。”信豐金盆山林場場長朱恩永介紹。
在林場的天然次生闊葉林多功能經營點,記者了解到,結合試點工作,林場充分利用資源稟賦,按照近自然經營理念,正大力推進森林樹種鄉土化、珍貴化。
如今,江西圍繞自然資源優勢,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大力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全面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作,打造森林可持續經營“江西樣板”。(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