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陜西20只朱鹮“落戶”甘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11-01  
      近日,由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提供的20只朱鹮從洋縣啟程,前往甘肅省天水市安家落戶,并進行野化放飛。這次引鹮入
       近日,由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提供的20只朱鹮從洋縣啟程,前往甘肅省天水市安家落戶,并進行野化放飛。

      “這次引鹮入隴活動非常有意義,在我過去的調查中,甘肅天水是朱鹮最后消失的地方,且最后一只保存在蘭州大學朱鹮的標本,也采集于天水地區。這次引入的都是洋縣本土的籠養朱鹮,我希望它們能很快適應隴南的氣候和生活,在同行的精心飼養下,明年產出第二代,并野化回歸野外,這是我的一個心愿。”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專家、朱鹮發現者劉蔭增說。

      據悉,為實現朱鹮重返歷史分布地的目標,今年年初,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甘肅省小隴山林業保護中心達成共識,商定為天水龍門林場引入20只朱鹮種源,用于開展朱鹮再引入和野化放飛科學研究。

      “我們中心的工作人員精心籌備了朱鹮輸出工作,按性別1:1的比例,老中青結合挑選了身體健康的20只朱鹮,檢疫合格后,提前21天單獨隔離飼養,同時加強飼養管護,目前朱鹮狀態良好。洋縣將派遣專業技術人員全程護送這20只朱鹮平安到達天水龍門林場。”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朱鹮人工繁育中心主任段文斌介紹,他們曾實地考察過天水龍門林場,其飼養朱鹮的條件成熟。后期,洋縣將持續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和業務指導,直至這批朱鹮成功野化放飛。

      被譽為“東方寶石”的朱鹮曾廣泛分布在東亞和西伯利亞地區。經過40多年的保護,全球朱鹮種群數量已經從1981年的7只擴展到目前的9000余只,朱鹮棲息地面積由不足5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約1.6萬平方公里,朱鹮分布范圍逐步向歷史分布區擴展。經過專家實地考察,甘肅天水憑借良好的自然環境有望實現朱鹮重現歷史分布區的設想。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