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寧夏六盤山區云霧蒸騰,峰巒疊翠。祁瀛濤攝(人民視覺)
銀川市區一角鳥瞰。馬 楠攝(人民視覺)
銀川平原西側的賀蘭山巍峨聳立。銀川市委宣傳部供圖
黃河寧夏吳忠段,大河磅礴,兩岸綠意盎然。新華社記者 王 鵬攝
中衛市的黃河濕地,候鳥展翅飛翔。馬 德攝(人民視覺)
中衛市沙坡頭區,黃河“大拐彎”與騰格里沙漠構成了一幅壯麗圖景。中衛市旅游和文化體育廣電局供圖
海原縣南華山山腳的梯田。秦瑞杰 馬 德攝影報道
石嘴山市沙湖景區風景秀麗,吸引游客紛至沓來。秦瑞杰 賴盛龍攝影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明確黃河保護紅線底線,統籌推進堤防建設、河道整治、灘區治理、生態修復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治山增綠、涵水固沙、清河還濕。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夏不斷繪就生態改善、環境優美的新畫卷。
新時代的寧夏,綠色成為“塞上江南”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截至2022年底,寧夏森林覆蓋率從10年前的11.9%提高至16.9%。
新時代的寧夏,堅持保護與治理并重,形成了完善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截至2022年底,5年內全區水土流失面積減幅達20.9%,年入黃泥沙由1億噸減少到2000萬噸。
新時代的寧夏,黃河治理事業再啟新篇。截至2022年底,黃河干流寧夏段水質連續5年保持Ⅱ類,水質總體為優。4284名河湖長守護全區997條(個)河流湖泊。
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寧夏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一幅“塞上江南”的美麗新畫卷正徐徐展開。(秦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