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nèi)動態(tài) » 正文

      11000多棵古樹守護湖北羅田綠色發(fā)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3-11-23  
      霜降時節(jié),甜柿滿枝。中國甜柿第一村湖北省羅田縣三里畈鎮(zhèn)鏨字石村日前又迎來一年一度的甜柿節(jié),遠近游人紛至沓來。8組村民熊蓓
       霜降時節(jié),甜柿滿枝。“中國甜柿第一村”湖北省羅田縣三里畈鎮(zhèn)鏨字石村日前又迎來一年一度的甜柿節(jié),遠近游人紛至沓來。8組村民熊蓓芳在自家院落里,用長長的竹竿摘下串串甜柿,請游客品嘗。

      “今年一棵樹可結(jié)四五百斤,收入3000多元。”熊家門前有3棵古柿樹,樹齡分別是205年、195年、165年,屋后還有一棵220年的楓香古樹。

      “真正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啊。”不少游客感嘆。鏨字石村擁有古柿樹6000多棵,其中平均樹齡超過200年的連片古柿樹717棵,“樹王”超過500歲。古柿樹林遍布山崗、房前屋后,與村民息息相依,最近獲評全國最美古樹群落。幾百年的古柿樹,枝葉繁茂,果實累累,既是一道道風景,也是一棵棵“搖錢樹”。

      行走在羅田,村口、山埡、溪邊、峰頂,常常與古樹不期而遇。據(jù)羅田縣林業(yè)部門介紹,登記入庫的古樹有11231棵、群落24個。其中,樹齡在500年以上的一級古樹115棵、300年至499年的二級古樹1966棵、100年至299年的三級古樹9150棵,古樹資源僅次于神農(nóng)架。

      據(jù)調(diào)查,羅田縣古樹涉及35科71屬118種,多為高大喬木,常見樹種有櫟樹、楓香、馬尾松、黃山松、銀杏、柏樹、香樟、皂莢、甜柿樹、板栗樹等,各具生態(tài)、科研、觀賞、經(jīng)濟價值,不僅是鄉(xiāng)村變遷的歷史記憶,也是研究縣域生物多樣性、農(nóng)耕文明和民俗家風的活體資源。

      “戰(zhàn)勝了幾百年的自然災害和日漸頻繁的人類生產(chǎn)活動,這一萬多棵古樹留住了羅田的根,極具獨特性與稀缺性,是大別山罕見的生態(tài)與文化現(xiàn)象。”羅田縣古樹保護中心專家屈光鑫說。

      據(jù)介紹,羅田百姓素有種樹愛樹傳統(tǒng),房前屋后,常栽種柿樹棗樹和高大喬木,取吉祥之意。人與樹同成長同成才,樹便成了家族的一部分。

      正是對自然的敬畏與尊重,羅田人世代植綠種樹,綠化一直走在前列,是全國有名的林業(yè)大縣。

      羅田為11000多棵古樹建立“一樹一檔”,將樹種、樹齡、管護責任、故事傳說,濃縮于一牌一碼;每年對一級古樹和所在區(qū)域進行病蟲害防治;對重點古樹常年“體檢”,進行搶救性保護;對交通線上、旅游點上的古樹,修建口袋公園予以保護;發(fā)動老黨員、老教師等,挖掘整理古樹故事,豐富古樹文化。

      “愛樹護樹蔚然成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fā),已是干群共識。”羅田縣林業(yè)局負責人介紹,為一棵古樹改道,幾代人接力守護一棵古樹,這樣的故事在羅田屢見不鮮;“要致富,先賣樹”、毀林挖山搞發(fā)展,在羅田根本行不通。

      “踐行‘兩山’理念,首先就要保護好這些古樹。古樹出了問題,我們都是歷史罪人。”羅田縣委的報告里寫著沉甸甸的責任。綠水青山、林草森森,羅田縣的全域旅游、電商、農(nóng)林特產(chǎn)品等現(xiàn)代服務業(yè)和新經(jīng)濟業(yè)態(tài)近年異軍突起,綠色發(fā)展勢頭強勁。

      在白廟河鎮(zhèn)潘家灣村、三里畈鎮(zhèn)新鋪村蒼葭沖等地,村口都挺立著成片的古樹,當?shù)厝朔Q為“把口樹”,千百年來,它們看護著一個村灣的平安,也守護著今天的綠色發(fā)展。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