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嶺國家公園候選區野生脊椎動物補充調查工作于今年9月中旬啟動,近日完成了第一次鳥類補充調查。
本次補充調查的地理范圍包括南嶺國家公園涉及的市縣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省級自然公園,共7個自然保護地。本次補充調查的生物類群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獸類共5個脊椎動物門類。
共有4個專家組,使用樣線與樣點相結合的方法同步開展調查,計劃在每個相關自然保護地調查3-4條樣線,同時布設紅外相機輔助監測。調查結束后將編制《南嶺國家公園脊椎動物調查報告》。目前,已經開展了5個脊椎動物門類的調查,完成了21條樣線的鳥類調查任務,觀測到白鷴、白眉山鷓鴣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
南嶺國家公園候選區地處廣東省北部,位于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分界線,是中國14個具有國際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也是全球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典型分布區和中國常綠闊葉林代表性分布區域,更是特有、珍稀、瀕危物種高度聚集區和孑遺植物冰期的避難所,保護了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保存有廣東省連片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和最豐富的生物資源。
南嶺國家公園自創建以來,始終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推進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落實分區管控的要求,合理引導和管控人為活動。有序推進“智慧南嶺”建設,打造科學智能感知平臺,通過對主要生態指標和指示物種實時監測分析,動態調整資源管護、科普監測及自然體驗等工作重心,實現精準化、規范化管理。實施國家公園品牌戰略,探索輻射社區聯動發展,實現生態保護與社會經濟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目前,南嶺國家公園創建已取得突破性成果,進入設立報批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