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享有“千湖之省”美譽的湖北再次迎來大批候鳥。有的是首次來湖北越冬,有的是闊別40年重返湖北,還有的年年來湖北“打卡”、從候鳥變為留鳥。
在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淺灘上,來自西伯利亞的小天鵝成群集結,麋鹿悠閑地曬著暖陽,雁鴨、灰鶴在水中嬉戲。眼前,動物們和諧共生的畫面壯觀又充滿溫情。
其中,有一位“新朋友”,是今年在荊州地區首次監測到的鳥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卷羽鵜鶘。
“我原本計劃觀測和記錄黑鸛的活動蹤跡,沒想到竟意外拍到了卷羽鵜鶘。”對于畫面中出現的新鳥種,陳建平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
陳建平是一名生態攝影師,已連續4年定期跟蹤觀測和記錄長江石首段野生動物。他拿著照片,找到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程師楊濤確認,確定拍到的鳥正是卷羽鵜鶘。
卷羽鵜鶘又名“大嘴鳥”,是現存鳥類中的“大個子”,對活動空間和環境要求很高。其首次在保護區出現,表明當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不僅是卷羽鵜鶘,連日來,大批從北方飛來越冬的珍稀鳥類“入住”湖北,其中不乏稀有的“國寶猛禽”。
在武漢沉湖濕地,一只與白腹鷂相互追逐打斗的鳥引起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的注意。“我當時正在拍白腹鷂,突然出現一只體型更大的雕。它有顯著的白色肩斑,飛羽如同手指一般。”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何國民說。
經專家確認,這只鳥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肩雕,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易危物種。這是它闊別40年后,重返武漢上空。
無獨有偶,在黃岡龍感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荊州公安縣崇湖國際重要濕地、松滋洈水國家濕地公園等地,也迎來大批珍稀鳥類。生態優勢突出的湖北各地正成為深受候鳥喜愛的“組團打卡點”。
目前,湖北已觀測到野生鳥類580種,占全國鳥類總數的40.1%。為了進一步了解候鳥在湖北的遷飛路線,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為不同的鳥類安裝了衛星追蹤器,得到衛星傳送的信息100多萬條,充分說明湖北是候鳥遷飛通道上的一個重要站點。
湖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總站站長鄭聯合表示,從2015年開始,他們連續多年對湖北省秋冬水鳥進行同步調查,從最初的30多萬只到2023年的105萬只,無論是鳥的種類還是種群數量都有大幅增長。
湖北為何能夠吸引如此多鳥類的“目光”?
作為“千湖之省”的湖北孕育了形態多樣的濕地,形成全國最大的江河湖泊復合淡水濕地生態系統。濕地總面積2620.35萬畝,占全省面積的9.4%。
美麗的濕地成為植物的基因庫、動物的樂園。近年來,湖北濕地生態修復與保護齊發力,為鳥類提供了優越的棲息地和越冬環境。
來到公安縣崇湖國家濕地公園,到處都是鳥兒嬉戲的場景。近兩年,來此越冬候鳥分別為2.1萬只和2.3萬只,有青頭潛鴨、黑臉琵鷺、東方白鸛和黃胸鹀等4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崇湖是長江中游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曾經的崇湖滿目魚塘,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為了全面修復生態,崇湖采取了圍堤、圍網拆除,水系治理措施,并禁止向湖里投放飼料、肥料、生活垃圾等。歷經9年,崇湖實現了生態“蝶變”。
鳥類的種類和數量是反映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隨著崇湖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候鳥種類變多,留鳥數量也不斷增加。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從初期的4只到2020年的78只,到2022年達到157只。
2019年崇湖被確定為國家濕地公園,2021年晉升為省級重要濕地,2023年2月被正式確定為國際重要濕地。
崇湖濕地生態的蛻變是湖北濕地生態質量不斷提升的一個縮影。今年,湖北還在洪湖、沉湖、龍感湖、網湖等重要濕地實施濕地修復工程,修復退化濕地7萬畝,提升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同時,湖北嚴格實施《濕地保護法》和《長江保護法》,為鳥類保駕護航。隨著關注和保護鳥類的群體不斷壯大,水鳥在湖北棲息更具安全感。
今年11月是湖北省第30個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組織開展救護野生動物統一放歸活動,放生金雕等野生動物22只(頭)。
網湖地處鄂南丘陵地帶,居于鄱陽湖和洞庭湖兩大淡水湖之間,是長江中游濕地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球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之一。
2021年3月,兩只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東方白鸛經野外康復訓練,邁著纖長的腿,展翅飛向網湖上方,不停地盤旋,最終慢慢融入遠方的鳥群。
這兩只東方白鸛是管護員于2020年4月在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網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的。
“剛救下時,這兩只幼鳥十分虛弱,體長25厘米左右,只有一兩個月大,人去抱它的時候都不怎么掙扎。如果不抓緊救護就會有生命危險,我們便在辦公室建了一個臨時巢穴。”保護區管理局自然保護站站長鐘健向記者詳細描述了當時的場景。
“它們太小了,剛開始只能喂點葡萄糖和切好的泥鰍。一個月大以后,開始喂活的小魚和泥鰍,它們就可以自己捕食了,第二節腳也可以站起來了。看著它們健康長大,我很開心。”保護區工作人員曹春珍說。
在曹春珍的精心照料下,兩只東方白鸛幼鳥一天天長大,身體健康且符合放飛標準。但由于從小被收救,保護區工作人員擔心它們不適應野外環境,開始對兩只東方白鸛進行仿生進食訓練。
“我們為兩只東方白鸛建了個面積800平方米的野外康復訓練基地,還在里面修了一條‘河’,放了泥鰍和黃鱔,讓它們在這條仿生的河里覓食,為回歸大自然做準備。”鐘健說,隨著兩只東方白鸛逐漸掌握野外生存技能,達到了放歸自然的條件,保護區已將它們放歸野外,現在它們已經熟悉并融入野外種群。
如今,湖北擁有武漢沉湖、陽新網湖、神農架大九湖、仙桃沙湖等6處國際重要濕地,以及石首麋鹿、谷城縣漢江、荊門市漳河、潛江市返灣湖等8處國家重要濕地。
隨著候鳥“大軍”接踵而至,水闊云淡處,萬鳥正翔集,生態湖北正成為候鳥喜愛的“組團打卡點”。(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