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陜西:10只人工繁育林麝在鳳縣野化放歸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12-08  
      由陜西省林業局和寶雞市人民政府主辦,寶雞市林業局和鳳縣人民政府承辦的秦嶺地區鳳縣林麝野化放歸活動日前在寶雞市鳳縣黃牛鋪鎮
       由陜西省林業局和寶雞市人民政府主辦,寶雞市林業局和鳳縣人民政府承辦的“秦嶺地區鳳縣林麝野化放歸活動”日前在寶雞市鳳縣黃牛鋪鎮三岔河村寬灘舉行。10只佩戴北斗衛星定位項圈的林麝歡快地向秦嶺密林深處飛奔而去。

       本次鳳縣林麝野化放歸,充分吸納了2017年在寧陜縣放歸林麝的成功經驗,在放歸林麝個體篩選、健康狀況表觀評估、適應性技能訓練、跟蹤監測技術迭代等方面把控得更加科學、精細,為進一步加強陜西省瀕危物種野外保護,促進林麝野外種群復壯打下基礎。

      鳳縣的生態環境優越,是林麝的重要分布區和適生區。本次放歸的10只林麝都是從人工繁育種群挑選的優良個體。分別為公麝6只、母麝4只,它們正處于成年繁殖期,且經過了長達1年時間的野化訓練。后期,專家還將通過林麝佩戴的定位項圈、安裝的紅外相機和樣線監測等方法,對放歸林麝進行追蹤監測,開展相關科學研究。

      據了解,1958年陜西鎮坪養麝實驗場拉開了人工養麝的序幕。經過60多年發展,麝類野外保護和人工繁育都取得長足發展,林麝顆粒飼料、疾病防控、良種選育、親權鑒定、標準制定等方面的科技攻關取得重要進展和成果,覆蓋陜西、輻射全國的林麝人工繁育體系和麝香供給體系基本形成。建成了以保護麝類為主的紫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宜川省級自然保護區。

      截至目前,陜西已建成林麝人工繁育基地157家,涉及10市46縣(區),存欄超過5萬只,占全國總量的70%以上,年產麝香約250公斤。漳州片仔癀、北京同仁堂等藥企相繼來陜建立林麝人工繁育基地,“安宮牛黃丸”被列入新冠肺炎治療指導用藥。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