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完成年度營造林任務65.77萬畝、草原建設任務188.7萬畝、鄉村綠化美化示范村建設80個、防沙治沙136.6萬畝,其中超前實施2024年項目34.68萬畝,圓滿完成了2023年林草建設任務。
赤峰市切實把提升營造林質量擺到首要位置,堅持使用良種壯苗,并將營造混交林和抗旱造林技術應用作為兩項剛性約束指標。同時,大力推廣節水抗旱、坐水覆膜、蘸根保濕、容器苗造林等造林適用技術。元寶山美麗河村楊樹退化林改造采用文冠果與樟子松網格狀混交模式,加大良種苗木栽植,使用抗旱節水措施,苗木綜合成活率90%以上。
針對科爾沁沙地面積大、距離村莊遠、無進出道路等治理難的實際情況,實施規模治理。自2005年開始,翁牛特旗通過建設穿沙公路形成沙地公路網,將沙地細化分割成治理網格,通過工程固沙、人工種草造林、草原改良、封山育林等措施,對公路兩側沙地進行綜合治理。截至目前,翁牛特旗已開通穿沙公路13條、總里程398.5公里。2023年圍繞烏白公路、阿浩線、旅游路、S304沿線進行沙地綜合治理,完成綜合治理面積14.1萬畝,其中人工造林9.4萬畝、種草1.3萬畝、退化草原治理2.4萬畝、封育1萬畝、圍欄23萬米。
突出機制創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將工程建設同農村“三變”改革和“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結合起來,探索采取合同制、以工代賑、先建后補、以獎代補、“黨支部+合作社+農牧民”等方式,吸引群眾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按照“誰治理誰受益”原則,阿魯科爾沁旗以林地農牧戶為灌木平茬施工主體,蘇木鄉鎮人民政府和旗林草局與農牧戶簽訂施工合同,農牧戶自行組織施工,平茬剩余物直接由飼料公司購買,平茬施工完成驗收并達標的,將補助資金發給農牧戶,讓群眾從治沙中嘗到甜頭,大大激發了群眾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 (張艷麗 譚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