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積極布局謀篇、加強科學論證、強化規劃引領、突出綜合治理,全面打響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截至目前已開工21個項目區,建設規模88.67萬畝,已完成12.91萬畝。
栽植治沙植物
巴彥淖爾市處于《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明確的“三區四帶”生態安全格局中的北方防沙帶,是全國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危害嚴重的地區之一,也是阻止我國西北風沙東越南侵的重要防線,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生態地位十分重要。
巴彥淖爾市如何部署實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
全市迅速行動、積極布局謀篇。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召開市委五屆五次全會,明確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新增建設防沙治沙模范區的奮斗目標。市政府多次召開常務會議、專題會議,研究制定項目清單、事項清單、政策清單,倒排工期,推動落實;組建防沙治沙工作專班,內設8個專項組和7個旗(縣、區)工作組,專項推動。
加強科學論證、優化方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按照以水定綠、分區施策、因害設防原則,深入實地查水定位、落地上圖,將全市劃分為沙漠(沙地)綜合治理區、陰山及陰山北麓生態綜合治理區、河套平原建設區、濕地保護修復治理區分區治理,計劃到2030年,完成治理面積3429.14萬畝,林草覆蓋率超過50%。
在強化規劃引領上,編制了《巴彥淖爾市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實施方案》,并作為全國三北工程方案模板進行推廣;編制《巴彥淖爾市推進防沙治沙十條措施》《防沙治沙政策資料匯編》《巴彥淖爾市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適用技術手冊》,為打好攻堅戰提供遵循和指導。
以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為重要原則,沙化土地治理突出生物措施和工程固沙措施相結合,在流動沙丘、半固定沙丘建立沙障,阻止沙丘流動,減少風蝕危害;工程固沙選擇耐旱、耐鹽堿、耐貧瘠、抗風沙樹種,營造防風固沙林,加強撫育管護;在退化沙化草原區域開展沙化草原修復,選擇鄉土草種,實施人工種草,設專人管護。非沙化土地治理通過人工造林、人工種草、封山(沙)育林等措施,選取耐干旱、耐鹽堿的植物,在農田及道路、村鎮等重點區域開展國土綠化,逐步構建健康穩定、功能完備的森林、草原生態系統。同時,通過中幼林撫育、退化林修復、退化草原修復、新造林管護、公益林管護、草原補獎等措施,對沙化土地治理與林草建設成果進行鞏固提升。
全面打響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以來,巴彥淖爾市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掛圖作戰,在具備治理條件的區域開工建設,搶進度、抓質量。截至目前,全市已開工21個項目區,建設規模88.67萬畝,已完成12.91萬畝(其中種草4.2萬畝、草原改良0.57萬畝、整地5.53萬畝、固沙1.46萬畝、造林1.15萬畝),圍欄封育1.5萬米。
全市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穩步推進,初見成效。(斯日古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