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省呂梁山國有林管理局持續推進林草融合,堅持以林為根、以草為本、以補為要、以種為先,助力全省打好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
以林為根,不斷擴充黃河“幾字彎”綠色版圖。以改善黃河流域和呂梁山生態脆弱區大環境為導向,科學推進國土綠化。組織各林場以溝域為單元開展山水林草系統治理,相繼打造了一批“喬灌草一體、針闊林混交”的高質量造林工程,取得了“場場有亮點、片片有精品”的生態建設新成效。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3.44萬畝、封山育林16.35萬畝。
以草為本,不斷鞏固黃河“幾字彎”綠色屏障。牢固樹立林草融合理念,立足區域退化草原修復生態實際,把育草興林作為林草融合的突破口。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扎實推進草原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實施草原生態修復1.6萬畝、草原改良9000畝。
以補為要,不斷深化黃河“幾字彎”綠色底色。牢牢把握山西林草向“局部補綠”和“全面提質”發展的歷史機遇,以退化林修復為新支點,撬動起增綠提質、轉型發展的新引擎。按照全流域布局、整山系治理、區域化推進工作思路,探索實施退化林修復“1+2+N”系統治理模式,完成退化林修復任務5萬畝,打造出一批批功能定位準確、效益提升顯著、經驗可以推廣的高質量樣板工程,走出了一條穩定林草結構、提升森林景觀、優化生態功能的轉型發展新路子。
以種為先,不斷筑牢黃河“幾字彎”綠色基底。堅持種苗先行,聚焦國土綠化轉型發展新形勢,不斷升級種苗保障能力。強化造林與種苗生產銜接,積極推行以需定產、訂單育苗、就近育苗,保障造林用苗所需;加大遼東櫟、五角楓、榆樹等鄉土樹種培育力度,優化苗木結構;利用智慧林草云平臺建立數字化臺賬,加強精細化管理;推行可降解無紡布裝缽應用,保證苗木質量。全年完成保障性苗圃建設259畝、無紡布裝缽1701萬缽,為促進國土綠化轉型發展、保障三北工程用苗奠定了堅實的種苗基礎。(景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