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思路 利用政策加速創新
廣西林科院以現有科研機構、人才隊伍和管理機制為主軸,以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為兩翼的“一軸兩翼”總體發展布局,理清了發展思路,明確了方向定位,保障了穩定發展。積極落實“廣西科改33條”、《廣西壯族自治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等政策,出臺了《人才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科技成果轉化和收益分配管理辦法》等改革措施,充分釋放和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促進了廣西林科院快速發展。
加強攻關 破解產業發展瓶頸
先后累計承擔國家和省部級各類科技項目1500多項,累計登記科技成果1104項,成果登記數連年排全區前列、科研院所第1位;連續多年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位居廣西科研單位前三名,居全國省級林科院所第1位。培育出的松、杉、桉、油茶等樹種的優良品種205個,有效解決林業種業“卡脖子”問題,為萬億林業產業和國儲林“雙千工程”以及油茶“雙千計劃”提供了良種保證。松樹、杉木、桉樹、油茶良種使用率均達100%。選育出的超高產香花油茶優良品種測產每畝產油最高達到168公斤,創全國之最。突破穿山甲人工繁育世界性難題,成功系統繁育穿山甲子四代。開展神舟十六號桉樹種子空間搭載育種實驗。在2022年全區科技創新工作會議上林科院作了典型經驗發言。
轉化成果 服務林業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以來,廣西林科院累計轉化科技成果231項,在全區各地建有試驗示范點100多個,輻射推廣示范林225萬畝。充分發揮成果和人才優勢,承擔了28個縣(市)30多個林業產業核心示范區的規劃、技術支撐和創建指導工作,其中獲自治區級農業示范區四星5個、三星11個。與地方政府、林業局、國有林場、公司企業等簽訂科技合作框架協議130多份,充分發揮了科技支撐服務作用。構建以科研合作為紐帶的玉林分院、欽州分院、百色分院、桂林分院等院市科技合作模式。創新推進與區直屬林場共建林場林科所工作和場長科技助理工作,有效破解科研與生產“兩張皮”問題。
人才驅動 培育結構合理科研團隊
對外柔性引進院士、首席科學家等,先后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15人擔任團隊專家和顧問。對內優化科研團隊建設,面向林業發展對科技提出的新需求,謀劃布局國家級領軍人才團隊面向國內國際競爭、自治區級領軍人才團隊領銜區域特色產業、青年優秀人才團隊培育儲備的科研人才梯隊發展模式。用好用足自治區高層次人才政策,堅持外引內培并舉。先后成立木材研究所、紅樹林與濕地研究所等,補齊相關領域科研短板。(江珊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