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雅縣塔里木鄉紅棗園 楊磊攝
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豐富的品種資源和廣袤的種植面積,成就了新疆“瓜果之鄉”的美譽。
林果產業是新疆優勢產業。2023年,新疆林果面積穩定在2110萬畝,約占全國同類林果面積的13%。果品產量達1378萬噸,其中紅棗、葡萄、杏、香梨、巴旦木、新梅種植規模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480余萬果農人均收入超過6200元,特色林果業在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新疆圍繞推動林果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優化林果產業結構布局,通過實施林果業提質增效,實現了果品質量和產量雙提升、林果品質與效益雙增長。
政策護航
近年來,新疆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進林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3年,新疆編制完成《自治區綠色有機果蔬產業集群建設行動計劃(2023—2025年)》《自治區現代林果產業體系發展分析報告》,起草完成《關于南疆林果產業鏈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及《南疆林果產業發展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加快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配合自治區相關廳局,共同完成涉及1號文件落實、兵地融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造林綠化、林業援疆、促進就業、深化農村改革、固邊興邊富民現代物流等方面的實施方案14個。
向各地州轉發氣象預警12次,下發生產管理及防災減災通知2個,災后主動對接,實時掌握受災面積、減產情況和實際損失,實地開展技術服務5次。及時了解各地州林果月度生產情況,報送鹽堿地治理、林果業果木果枝廢棄物集約化利用等信息7篇。
綠色生產
全區各地通過“四荒地”新造或低產低效果園更新,擴大名優特新品種種植面積,發展新梅、杏李、櫻桃及維納斯黃金蘋果、新郁葡萄等名優特新品種果種19.8萬畝。
狠抓品種優化、果園清園、整形修剪、疏密改造、水肥管理、病蟲防治等工作。全區共完成果樹整形修剪4111萬畝,石硫合劑基礎防治2134萬畝,果園施基肥、追肥5812萬畝(次),核桃、紅棗、杏等品種混雜及低產低效果園開展嫁接改優1096萬株,核桃、紅棗疏密改造46萬畝。加強林果技術培訓和服務,開展林果技術培訓2萬場,培訓技術人員及果農151萬人次。
果品品質納入林長制考核。依托林果全產業鏈提質增效專家服務團,加強果品現場抽樣調查,2023年新疆果品商品果率保持在85%以上。
協助做好自治區質量強區考核。送檢重點林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2000批次,協調香港檢測機構對紅棗、核桃、葡萄、新梅、枸杞、沙棘6種果品進行檢測。
開展智慧果園建設專題調研。與自治區紅棗產業體系專家團隊合作,設計在麥蓋提縣建設集成水肥一體、機械管理、環境監測等技術的智慧果園試點,探索林果產業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路徑。
龍頭帶動
新疆堅持龍頭帶動,扶持企業發展。目前,全區林果企業、合作社超過3500家,果品年加工量突破600萬噸。龍頭企業帶動果農增收。
實施產業集群產業鏈協同推進行動。梳理現有林果企業,分樹種、分地州編制完成新疆林果企業名錄,篩選全區品牌引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林果企業(合作社)546家,編制《新疆林果產品指導目錄(2023)》。優選7家鏈主企業、14家骨干企業及53家重點企業,支持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展。新疆烏什縣欣禧源葡萄酒業有限公司、新疆吐魯番火洲果業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林果企業獲評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
支持17家林果企業(合作社)開展產加銷一體化建設,并在超微粉碎、低溫冷榨、萃取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出核桃油、蛋白粉、多肽及紅棗泥、咖啡、酵素等系列精深加工產品。引進采后壓差預冷、帳式氣調、冰溫電場等保鮮技術,延長鮮食果品貨架期;協助中國鄉村發展志愿服務促進會開展產業援疆工作,簽訂《共同促進新疆南疆核桃紅棗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積極引進支持云南摩爾農莊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核桃全產業鏈加工項目在新疆落地實施;組織3家林果龍頭企業參加“疆企·主席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協助相關職能部門從水、電、金融、用地、品牌等方面解決問題15個。
搭建平臺
2023年11月10日,第三屆中國新疆特色林果產品博覽會開幕當日,大批市民游客到現場品嘗、購買新疆林果產品,新疆各參展企業紛紛推介展示自己的產品,為消費者帶來一場新疆林果盛宴。
來自全國18個省(區、市)、3個森工集團、疆內13個地(州、市)500余家企業及采購商參展。簽約額64.5億元,銷售額2000余萬元,創歷史新高。同時,協助第八屆中國—亞歐博覽會組委會開展組展工作,組織全區300余家林果企業參加成都糖酒會、義烏森博會等10場專業性展會,獲得產品金獎45個、產品優質獎16個。聯合新疆廣播電視臺開展全疆林果產品直播銷售活動5場,播出專題節目10期,專家采訪20余次,豐富宣傳渠道,促進果品銷售。
各地州結合當地特色林果,組織開展庫車杏花節、吐魯番葡萄節等33場中國農民豐收節節慶活動。支持哈密、吐魯番、阿克蘇、克州、阿勒泰等地(州、市)開展產銷對接活動5場,為當地林果企業、合作社與疆內外供應商牽線搭橋。
2023年,全區采收果品876萬噸,銷售果品715萬噸。新疆以市場為導向,搭建平臺提升營銷水平,全面展示了新疆林果特色與優勢。
科研助力
新疆林果業正處于從量的積累步入質的提升的關鍵階段。2023年,新疆堅持科技驅動,強化保障能力。
組建專家服務團,開展巡回服務。印發《2023年自治區推進林果全產業鏈提質增效專家服務團工作方案》,從自治區科研院所、高校選派林果技術人員,組建自治區專家服務團,開展巡回服務。與中國林科院南京林化所和南京林業大學共同起草《中國林果產業國際創新高地建設方案》。
重點產業科研攻關,實施林果新品種選育項目。組建核桃、紅棗、杏、蘋果、香梨5個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重點圍繞品種選育、綠色生產、機械化應用、冷鏈物流、數字化管理等開展科研攻關、示范推廣和技術服務,取得技術成果184項。實施林果新品種選育項目,匯聚林果品種(系)900余個,獲國家新品種權4項,擬通過自治區審定林果良種9個。
印發技術手冊,提供行業指導。聯合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核桃、紅棗、蘋果等12個維漢雙語栽培管理技術手冊,累計向林果主產區發放1.7萬冊;編制《新疆特色林果品種資源圖鑒》,為開展新疆特色林果品種資源研究和新品種選育提供借鑒和參考。聯合寧夏回族自治區林草局編制《2023中國現代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報告》藍皮書。(尹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