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陜西全力做好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2-21  
      為確保松林安瀾,近年來,陜西省高度重視松材線蟲病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全力出擊,實施秦嶺青松搶救工程和秦嶺防控隔離
       為確保松林安瀾,近年來,陜西省高度重視松材線蟲病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全力出擊,實施秦嶺青松搶救工程和秦嶺防控隔離帶建設,扎實開展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

      全省先后拔除6個松材線蟲病縣級疫區、57個鄉級疫點,連續三年實現疫區、疫點、病死松樹、發生面積數量“四下降”,特別是病死松樹數量由38.46萬株下降至10.79萬株。陜西松材線蟲病疫情擴散蔓延態勢已得到有效扭轉。

      靠前謀劃打響阻擊“戰役”

      松材線蟲病是松樹“殺手”,嚴重威脅生態環境安全。為守護青松蒼翠,一場阻擊有害生物的“戰役”在陜西打響。

      陜西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先后多次指示批示并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全省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工作。特別是2021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10次指示批示、省政府4次專題研究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同時,陜西省總林長會議、省總林長令、省級林長巡林都將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作為重點內容高效推進。

      陜西省明確防輸入、防擴散、防反彈、清疫木、清疫情的“三防兩清”總體防控思路,突出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鏈、保護易染松樹“三個重點”,嚴格落實封鎖檢疫,防治天牛、樹干注藥、飛機噴藥、區域聯防和除治病死疫木“一封四防一除治”的綜合防控措施,整體推進防控工作。

      每年夏末秋初,是松褐天牛羽化及傳播松材線蟲病的高峰期。為將有害生物控制在秦嶺南麓,2022年、2023年陜西省連續兩年對疫情發生區北緣向北3公里寬、長478公里、面積36萬畝的松林開展飛機噴藥防治松褐天牛,建設秦嶺松材線蟲病防控隔離帶,確保秦嶺及黃河流域生態安全。

      為進一步夯實責任,陜西各地均成立了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指揮部,嚴格按照國家林草局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計劃,倒逼完成年度防控任務。省政府連續三年與各市政府簽訂年度防治目標責任書,市縣鎮各級政府簽訂《年度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目標責任書》,省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指揮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科學防治,制度先行。制定頒布了《陜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條例》《秦巴山區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包片蹲點工作方案》《陜西省重點區域松材線蟲病防控方案》等,并發布陜西省地方標準《松材線蟲病防治工程監理規范》,指導各地切實加強松樹保護工作。同時,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分級制定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方案,每年年初制定年度防治方案,經逐級審核后按方案按計劃組織實施。

      依托秦巴山區松材線蟲病防控和陜西秦嶺青松搶救工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秦嶺6市44縣和部分直屬單位配備監測預警、檢疫御災、除治減災、科技支撐等設施設備,全面提升秦巴山區松材線蟲病防控能力。

      同時,陜西省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松材線蟲病防控專項資金,2021—2023年中央和省財政累計投入專項防控資金3.62億元。市縣積極爭取本級財政投入和保險理賠,全省年均保險災害理賠1800萬元。

      落實防控措施全面“圍剿”

      近年來,陜西省實施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將疫區疫點分布、病死松樹數量等指標數據制圖上墻,掛圖作戰,時時分析松材線蟲病發生區要素指標值和松林分布等情況,一個疫點、一個疫區進行拔除,全力打好“圍剿戰”。

      2022年,國家林草局發布撤銷松材線蟲病疫區公告,撤銷陜西省鄠邑區松材線蟲病疫區。自此,陜西秦嶺北麓成功實現松材線蟲病無疫情目標。鄠邑區取得的成功,是陜西省近年來落實防控措施、全面“圍剿”松材線蟲病的工作縮影。但是,嚴防松材線蟲病死灰復燃,日常監測仍必不可少。

      對此,陜西省組建了一支以5.01萬名生態護林員為主的監測隊伍,采取“人工+無人機”的方式開展常態化監測、年度專項普查,監測覆蓋率達100%。同時,應用國家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監管平臺,開展秋季普查、疫木除治,實現精準化疫情監測。

      在位于安康市嵐皋縣藺河鎮的一面山上,嵐皋縣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工作人員發現了一株染疫松樹。嵐皋縣松材線蟲病防治施工隊隊員隨即伐倒病樹,并進行剔枝、裁木、處理樹蔸創面等工作。最后,隊員們仔細收集疫木樹干樹枝、刨光周邊樹葉、亮出隔火帶,將其焚燒處理。這是防治松材線蟲病最經濟實用的方法。

      近些年,陜西省各地嚴格按照技術要求清理枯死松木,嚴格執行“兩徹底一到位”的除治標準。同時,采取綜合防治手段,累計樹干注藥159.97萬株、噴防218.12萬畝(飛防145.98萬畝),有效降低疫情自然傳播概率。

      為有效保證松材線蟲病防控成效,陜西省還積極開展區域聯防聯治,與周邊省份建立“陜甘寧青新”“鄂渝川陜甘豫”“晉冀豫陜蒙”聯防聯治機制,省內建立秦巴山區松材線蟲病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聯防聯治機制,并不定期開展工作交流,實現信息共享。

      松材線蟲病是我國第一號檢疫性林業有害生物,主要通過人為運輸疫木及其制品傳播擴散。陜西省嚴把檢疫關,在重要道路設立328個臨時檢疫檢查站點,織密道路檢疫封鎖網格,有效切斷傳播途徑。

      聯合省公安廳、西安海關開展“護松2023”行動,每年組織開展“林業植物檢疫執法專項行動”,嚴格執行《陜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條例》。2021—2023年,累計檢查涉木車輛10121臺次,與1760家涉木企業簽訂疫情防控知情(承諾)書,查處違規車輛1435臺次、違規調運苗木8423.29萬株、木材及其制品5966.04立方米、檢疫行政案件541起、移交刑事案件5起,有效阻截疫情人為傳播。

      目前,陜西全省有檢疫員1936名,每兩年培訓一次,已累計培訓審批14批檢疫員,有效補充了防治力量,提升了基層人員科學防治水平。

      盯緊質量打好青松保衛戰

      在松材線蟲病防控過程中,疫木除治是關鍵一環。陜西省創新制度建設,通過三年績效承包制、疫木除治監理制、跟班作業制等,盯緊防控質量,持之以恒打好青松保衛戰。

      各疫區縣大膽實踐探索,創新疫木除治思路,總結探索出三年績效承包制,成為陜西省防控松材線蟲病的獨特亮點。

      三年績效承包制以開始年度松材線蟲病秋季普查結果為底數,讓有資質、信譽好的公司承包三年常態化松材線蟲病除治任務,明確“全域績效承包、政府全程監管、分年支付經費、疫情逐年下降、三年壓縮疫情”防控總體目標,從以往“多砍樹能掙錢”變為“少砍樹更掙錢”。

      目前,全省85%的疫區縣已經實行了三年績效承包制。2021—2023年,疫區縣病死松樹數量整體下降72%,防控成效顯著。

      陜西省堅持疫木除治監理制,通過招標聘用專業技術力量較強、有森防監理資質的第三方公司代表建設方,對除治質量、組織協調、安全文明施工等全過程監理。對發現的不合格除治地塊,要求除治公司整改,確保生產、用火安全,質量合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除治任務。經第三方監理確認后施工項目才能通過驗收。

      陜西省還通過跟班作業制確保疫木不流失、不遺落。由森防機構進行培訓,選聘相關技術人員在疫木除治施工中對施工隊和監理人員現場監管,對除治公司的除治質量進行跟班指導,落實疫木除治全過程、各環節的監督措施。同時,建立可追溯的疫源管控體系,疫木除治結束后,由跟班作業人員簽字確認,對發現處理不到位的要及時糾正、問題及時整改,對弄虛作假行為一經查處嚴肅依規追責。

      陜西省林業局領導帶隊分片開展強化督導檢查。省、市、縣先后組成多個督導核查組,采取明察暗訪、督導檢查等多種形式,對松材線蟲病疫木除治、重點區域防控等工作情況進行檢查核查、暗訪等,通報檢查核查情況,限期整改發現問題,有力有序推動各項防控措施落地見效。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