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河北推動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2-22  
      河北省沽源縣長梁鄉大石砬村食用百合基地 姚偉強攝遷西的板栗、涉縣的核桃、蔚縣的仁用杏河北省依托特色優勢產業,打造的神栗綠
       

      河北省沽源縣長梁鄉大石砬村食用百合基地 姚偉強攝

      遷西的板栗、涉縣的核桃、蔚縣的仁用杏……河北省依托特色優勢產業,打造的“神栗”“綠嶺”“露露”等林產品品牌享譽全國。河北以特色經濟林為首,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林草產業發展體系已初步形成。2023年,河北新增高標準經濟林面積60萬畝,林草業產值達1500億元。

      如何實現林草產業快速發展?河北的答案是,不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激發林草發展活力,以政策推動、項目帶動、科技幫扶,推動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

      增強產業發展保障能力

      平泉市是“中國山杏之鄉”。平泉市現有優質山杏林基地總量達到67萬畝,占全市森林資源總量近1/4,年產杏核1.5萬噸,帶動就業4400人。平泉利用現有山杏資源,引進食仁兼用新品種,完善山杏產業鏈條,實現仁、皮、肉全利用。

      小山杏,大產業。如今,平泉市是全國最大的果殼活性炭生產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杏核集散地,杏核年交易量占全國杏核交易量的80%。目前,全市以山杏為主要加工原料的生產企業有46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來,河北各地依托集體林資源,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將山杏、酸棗、板栗等特色經濟林做成了大產業。山綠了起來,林農腰包也鼓了起來。

      為滿足新形勢下林草產業發展需求,河北省印發了林草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明確了經濟林產業、種苗產業、花卉產業、林下經濟等12個林草發展重點領域,并從政策、示范基地建設、科技支撐等6個方面保駕護航。

      針對經濟林發展空間受限問題,河北省調整產業發展方向,提高經濟林產出效益,由大規模新造轉向提質增效,通過選育良種,優化品種結構、高接換優等措施,加快品種老化、效益低下經濟林基地升級改造和提質增效,加強省力化、高效化技術示范與推廣,提高果農科學化、規范化生產管理水平,打造高標準優質林產品,提高基地經濟效益。

      目前,河北省有經濟林種植面積2510萬畝,產量1015萬噸;花卉種植面積60.7萬畝;林下經濟產值19億元;全省木材產量123萬立方米,人造板產量2016萬立方米。

      政策推動,點燃產業發展助推器。遷西縣立足資源優勢,明確板栗產業發展定位,推行產業化經營,板栗產業發展得到全面提升,板栗栽培面積達75萬畝,年產量8萬噸。內丘縣人工種植酸棗面積快速增長,現有種植面積7.5萬畝,1000畝以上的標準化酸棗種植基地13個……

      計劃到2025年,全省林草產業總產值達到1800億元,基本形成比較完備的林草產業體系。

      提高基地建設水平

      2023年,河北省經濟林新發展和提質增效面積60萬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20%,新增林下經濟經營面積26萬畝。

      超額完成任務得益于項目的帶動。河北印發《現代林果花卉產業基地建設項目管理辦法》,規范項目管理、激發帶動潛力。以現代林果花卉產業基地建設項目為抓手,加大對林果大縣和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的財政資金扶持力度。

      通過建設高標準示范基地,加快全省品種老化、效益低下種植基地升級改造和提質增效,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經濟林相關產業,以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2023年,河北省林草局安排省級財政補助資金3390萬元,支持贊皇、蔚縣、平泉市、滄縣等30個縣(市、區)實施經濟林、花卉和林下經濟基地建設項目32個,通過改善基地基礎設施、示范標準化種植管理、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等舉措,提高基地建設水平,增強良種示范、科技示范、栽培示范、鞏固脫貧產業成果示范效應,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產業實現提質增效。

      下一步,河北省將充分利用現代林果花卉產業項目資金,加大對林果大縣扶持力度,支持打造高標準經濟林示范基地,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經濟林建設,培育地方特色優勢產業。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對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力度,解決農民、企業資金難題。鼓勵將經濟林樹種納入森林保險范疇,探索開發經濟林樹種保險產品,增強果農抵御災害風險防范應對能力。

      提升林產品品質

      食用林產品的品質關乎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為最大限度減少農殘,提升基地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河北省組建林果花卉產業發展技術支撐體系專家團隊,加大技術培訓指導力度,示范推廣省力、高效、綠色標準化栽培模式,引導農戶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化肥。

      專家走進田間地頭,滿足林農技術需求。河北組建專家團隊15個,技術幫扶領域涉及經濟林、花卉、林下經濟,技術服務范圍廣泛、內容豐富、對象全面。2023年,各專家團隊深入一線生產基地,指導建設高標準示范園60余個,累計開展培訓200余場次,培訓果農、技術骨干等超過1.3萬人次;集中開展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指導服務3輪次,指導防災救災;破解了“棗瘋病”“上市期短”等難題,將鮮棗市場供應期提升至10個月,實現了鮮棗的“亞周年”供應。示范園病蟲害率明顯降低、果品產量明顯提高,優果率超過88%。

      2023年,全省共完成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2682批次,監測合格率100%。(姚偉強 劉輝)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