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則文明興。俯瞰黑龍江生態版圖,萬里晴空下,林木叢生,百草豐茂,魚翔淺底,鶴鳴九霄。綠色已成為黑龍江高質量發展的最靚麗底色。
加強林草資源保護修復利用
黑龍江省是生態大省,擁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林草資源極為豐富。黑龍江省林草局數據顯示,目前全省森林面積達到2012萬公頃,草地面積達到118萬公頃,濕地面積達到514萬公頃,有各類自然保護地339處,有陸生野生動物500余種,野生植物2900余種。
省政協委員陳建偉介紹:“過去一年,我省持續強化資源保護、科學推進資源修復、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積極深化改革創新,林草生態質量不斷提升、綠色轉型步伐加快、治理能力顯著增強、生態屏障更加穩固。全年完成營造林129.45萬畝,修復治理草原36.13萬畝,修復退化濕地1萬畝。全年未發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和人為森林草原火災,連續13年未發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啟動創建林長制北方樣板,高標準建設全國首家林長制調度中心,初步實現了林長制智能化管理。”
陳建偉委員表示,黑龍江將持續加強林草資源保護修復利用,全力抓好三北六期工程項目建設,實施退化草原和濕地生態修復治理工程,突出抓好森林草原火災防控,持續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草原、濕地、野生動物資源違法行為,扎實開展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紅松球果螟、森林鼠害等防控,加力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
持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
省政協委員趙振偉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穩步改善。
趙振偉委員指出,當前,黑龍江省正處在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關鍵階段,必須要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支撐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
“我省要繼續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持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進一步增強環境民生福祉,堅決筑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趙振偉委員說,要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突出抓好秸稈禁燒管控和散煤污染治理,推進清潔取暖試點城市項目建設。要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持續開展全省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全覆蓋實施入河排污口監測。要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開展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持續推動農用地分類管理。
建立黑土地保護長效機制
黑土地恢復與保護是一個長期過程,更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工程。對此,來自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黑河分院的省人大代表鹿文成建議:“我省應建立黑土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長效機制,堅守國家耕地保護紅線,穩步恢復提升黑土地基礎地力,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維護生態平衡。”
“以黑河市為例,全域黑土地面積廣闊,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因此開展黑土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意義重大。”鹿文成代表介紹,近年來,農業農村部等多部門聯合在黑龍江省北部區域積極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土保持等項目,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為不同土壤類型的黑土地有機質含量提升、控制水土流失、保水保肥發揮重要的作用。
鹿文成代表給出了幾點建議:要針對黑土開發、利用與保育過程中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開展長期定位研究。要強化耕地質量信息網絡化應用,制定耕地質量數據平臺建設規范。要根據目前不同生態區域的現行種植制度和生態環境特點,實行耕地合理輪作區域規劃。
資源保護環境治理協同推進
生態建設,久久為功。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治理,是黑龍江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兩項重點工作。省人大代表千玉錦和省政協委員韓世灝對這兩方面工作給出了建議。
千玉錦代表表示,近年來,黑龍江積極探索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不斷加大生態修復力度,持續推進了大規模國土綠化、濕地與河湖保護修復、水土保持、土地綜合整治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她建議,“我省應引進先進的生態保護修復技術,支持可落地的先進技術開展規模性示范應用,進一步發揮產業導入階段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完善激勵社會資本投入生態保護修復的有效政策和措施,建立政府引導下的市場化生態修復投融資體系,保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效果。”
秸稈禁燒管控和綜合利用工作事關黑龍江空氣質量,韓世灝委員表示,黑龍江應科學統籌秸稈離田地塊和根茬處理方式,加強地勢平坦適于打包機械作業的地塊開展離田作業,并且利用科技手段繪制全省還田、離田地圖,采集圖像信息,記錄秸稈綜合利用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