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建設美麗富饒新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3-14  
      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是三北工程攻堅戰三大標志性戰役之一。為全力打好阻擊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刻把
       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是三北工程攻堅戰三大標志性戰役之一。為全力打好阻擊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刻把握全區荒漠化防治的形勢任務,全面做好天山、阿爾泰山、塔里木河流域等區域天然林草植被封育封禁保護,提高水資源高效配置、合理利用水平,科學發展沙漠特色產業,久久為功,切實筑牢西北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富饒新疆。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

      翻開中國地圖,位居大西北、占國土面積六分之一的新疆,是我國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最大、分布最廣、危害最嚴重的省區。全區荒漠化土地106.87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74.68萬平方公里,分別占自治區面積的64.19%、44.86%。

      在新疆西南部、橫臥于天山和昆侖山之間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更是我國防沙治沙事業最難啃的“硬骨頭”。這個地處塔里木盆地中心的“死亡之海”,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約400公里、總面積達33.7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沙漠和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周邊分布著片片綠洲。這些綠洲在天山、昆侖山雪水的滋養下,成為新疆各族群眾世代生存的家園,孕育出多彩燦爛的文明。

      千百年來,塔克拉瑪干沙漠不斷擴張,“沙進人退”的景象時常發生,深刻影響著各族群眾的生存空間和南疆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先后實施了三北工程、退耕還林還草等一批重點生態工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持續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根據2022年國家林草局公布的全國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新疆首次實現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雙縮減”,荒漠化土地減少1955.7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減少242.82平方公里,結束了“全國唯一沙化土地擴張省份”的歷史。

      同時,全區天然綠洲面積由3.4萬平方公里增至5.5萬平方公里,人工綠洲由6.5萬平方公里增至10萬平方公里,實現“雙增長”。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新疆闊步行進在“人沙和諧”、沙產業同生產生活高質量融合、“既治沙又致富”的康莊大道上。

      樹立生態環境治理的全國典范

      在長期的防沙治沙實踐中,從技術措施、治理模式、政策機制、組織管理等方面探索,逐步形成了防沙治沙的新疆模式。堅持因地制宜,立足于防住,依托“七種模式”,推進沙漠鎖邊。堅持系統觀念,立足于重點,構筑“四道屏障”,建立防沙治沙網絡。堅持以水定林,立足于基礎,建立“一個機制”,發展節水林草。堅持依法治理,立足于長遠,抓住“一個根本”,強化法治保障。

      多年來,自治區通過建設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國家沙漠公園、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三北工程、國家重點公益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七種模式,推進沙漠鎖邊。

      截至目前,全區共設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46個,面積5546平方公里,占全國封禁保護區面積的30.72%。設立國家沙漠公園27個,保護沙漠面積1919平方公里,占全國沙漠公園面積的49.31%。創建5個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營造防風固沙林134.27平方公里。在綠洲外圍,建成“三北”防護林1.01萬平方公里。累計實施國家重點公益林保護工程7.93萬平方公里,工程固沙面積236.85平方公里。

      同時,新疆緊緊圍繞塔克拉瑪干沙漠“主戰場”,在綠洲前沿建設灌草結合的固沙帶,在綠洲生產生活區外圍建設防風阻沙基干林,在綠洲內部營造農田防護林2853.33平方公里,在沙化土地種植林果3533.33平方公里。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位推動、組建水資源管理委員會,建立水利周調度機制,科學統籌生態、生產、生活用水,保障林草生態健康發展。特別是2022年抓住來水偏豐的有利時機,塔河流域胡楊林生態補水27億立方米,保護以胡楊林為主的天然植被2461平方公里,植被覆蓋度增至60.4%。2022年,防護林、林果灌溉用水增加9.59億立方米。

      新疆制定實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辦法》《新疆沙化土地治理內容和界定標準(試行)》等10余部法規政策和規范性文件,常態化開展自治區防沙治沙法執法檢查。

      70多年來,自治區先后實施了以柯柯牙荒漠化治理、且末縣河東治沙、麥蓋提縣百萬畝防風固沙為代表的一系列生態治理工程,阿克蘇荒漠綠化被確定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

      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防沙治沙

      防沙治沙工作周期長、投資大,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為打好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提供了強力支撐。

      中國鐵建集團多年來充分發揮規劃設計、投融資、工程建設等優勢,在防沙治沙、生態修復、新能源開發等領域與地方開展合作,有效解決了新疆防沙治沙投入大、成本高、維護周期長的問題。

      在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現場推進會期間,中國鐵建新興業務總部同自治區林草局、和田地區行署、巴州人民政府共同簽訂了《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鎖邊固沙項目合作協議》,助力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打造塔克拉瑪干沙漠科技治沙、光伏發電、鄉村振興、沙產業發展、保護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的亮麗風景線。

      億利資源集團與沙雅縣簽訂了《防沙治沙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將在阻擊戰重點項目建設中推廣應用庫布其治沙技術和億利在南疆治理苦咸水治沙技術,重點建設塔克拉瑪干沙漠防沙護城鎖邊林工程和立體生態光氫治沙產業鏈。

      此外,和田地區、巴州、阿克蘇地區通過運用市場化機制,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和產業資源優勢,為防沙治沙項目用地、用水、用電等提供優惠政策和基礎保障,深入推進政企合作,合力“鎖”黃沙。

      打造“一帶一路”干旱區防治樣板

      2023年6月以來,自治區黨委先后召開黨委常委會、全區生態環境保護暨荒漠化綜合防治大會、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現場推進會,高位推動落實這場新時期人與沙的進退之戰。

      3046公里,是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圈的長度。

      過去40多年,新疆依托國家三北工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形成了長達2761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現在,只要補齊最后的285公里,整個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阻沙防護帶就能閉合,將塔克拉瑪干沙漠牢牢鎖住。

      這段缺失的阻沙防護帶就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和田市-若羌縣沿線。這里由西向東,依次分布著安迪爾(民豐)、且末、若羌三大風口,是南疆風沙危害最深、自然條件最惡劣的地區,也是此次阻擊戰的主戰場和決勝之地。

      截至目前,新疆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布局了7個重點治理項目、12個子項目,涉及和田地區、喀什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蘇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魯番市、哈密市7個地(州、市)的46個縣(市、區),綜合治理規模2592.06萬畝,將持續至2030年。

      在國家資金支持保障下,阻擊戰區域將通過封沙育林、造林種草、工程固沙等手段,在風沙活動頻繁的沙漠邊緣地區實施鎖邊治理,建設防護林草帶,阻止沙漠擴張。在綠洲包裹的風沙策源地實施攻堅工程,降低風沙危害影響。在綠洲內部條田林網缺失地帶和防沙治沙空白區域實施殲滅戰,推進整體生態環境改善,最終實現“防風、阻沙、控塵”的治理目標,打造“一帶一路”干旱區荒漠化防治示范樣板。

      巍巍昆侖,守護新疆綠洲文明,是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美好向往。防沙治沙新征途上,各族干部群眾正書寫著又一個新的傳奇。(尹素萍)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