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在哪種”改善林相
韶關市林業局提前編制了《韶關市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規劃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重點大圖斑,繪制全市林分林相優化“一張圖”,將造林綠化落實到山頭地塊。
結合松材線蟲病除治和低質低效林改造,韶關全市2024年林分優化已全面落實用地17.75萬畝,實地踏查或航拍巡查造林圖斑2000余個,勾繪造林連片大圖斑10個。印發綠化用地負面清單,在剔除永久基本農田、一般耕地、河湖管理范圍線等底線管控空間的前提下開展綠化工作。
韶關市計劃綠化總面積995.298公頃,計劃2024年度綠化面積737.916公頃;計劃綠化總長度2313.560公里,計劃2024年度綠化長度1645.652公里。
圍繞“種什么”優化林分
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結合年度重點工程檢查反饋和保障性苗圃情況,開展林分優化鄉土樹種大討論,選定了具有觀葉、觀花、采果、品香的十個鄉土(珍貴)闊葉樹種及十大造林綠化碳匯樹種,推廣選用鄉土樹種、珍貴樹種混交造林,種“子孫樹”“搖錢樹”,育“興農林”“致富林”。
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了韶關市縣鎮村綠化樹種清單,并“一對一”指導各縣(市、區)依據適地適樹原則選擇適宜當地的樹種,同時充分尊重當地居民的種植意愿,兼顧科學和人性化。目前,全市摸排共需綠化苗木65.6萬株。
圍繞“怎么種”確保成材
韶關市充分利用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技術專家團隊資源,組建市縣級掛點技術專家團隊,“一對一”負責綠美韶關六大行動技術指導和政策咨詢。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我為家鄉種棵樹”活動的通知》,組織各鎮村制定當地的綠美計劃及實施清單,編制認捐認種清單,引導外出創業的鄉賢和個人捐資捐物、認種認養。積極做好備耕工作,公共綠地由歸屬集體組織投工投勞進行備耕,非公共綠地由歸屬個體自行備耕。
圍繞“怎么管”深化管護
韶關市圍繞“三分種七分管”,創新“一包三年”“先造后補”等造林管護并重機制,推動造林撫育同步推進,并按照“誰造林誰保活,誰造林誰補栽、誰造林誰管理”的造林管護原則,全面推行林木管護責任制,將管護責任落實到施工單位、綠化公司和造林大戶,做到樹栽有人管、苗旱有人澆、雜草有人清,確保“造一片、成一片、綠一片”。
聚焦綠美鄉村建設,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開展一次大摸底,繪制一張規劃圖,召開一次動員會,發出一封倡議書,開展一場植樹活動,打造一批綠美示范點,組建一支黨員志愿服務隊,營造一個濃厚氛圍,建立一個管護網,健全一套工作機制的鄉村綠化“十個一”工作指引。
圍繞“怎么籌”凝聚合力
圍繞“資金怎么籌集”的問題,韶關市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綠美韶關生態建設。韶關市委、市政府印發《韶關市綠美鄉村工作動員方案》《韶關市匯眾力·成森林——“韶關有你更綠美”全民植樹公益行動方案》以及倡議書,舉行匯眾力·成森林——“韶關有你更綠美”全民植樹公益行動捐贈儀式以及全民植樹公益行動動員會。
韶關市委書記、市第一林長等領導干部帶頭捐款,號召各界為綠美鄉村出一份力、種一棵樹、增添一片綠,深入推進綠美韶關生態建設。目前,韶關全市募捐資金和苗木(折算)合計近5000萬元,營造“全民參與、全民共建、全民共享”良好綠美氛圍。
圍繞“如何保”保障需求
圍繞“苗木如何保障”的問題,韶關市組織摸底全市的苗木需求和儲備情況,統籌市、縣兩級林業企業、苗圃生產基地,加強保障性苗圃建設,提高苗木生產和儲備能力。
統籌2家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和6家省級保障性苗圃,認真做好林分優化和縣鎮村苗木準備工作,落實推進訂單育苗、定向供苗,著力打造苗木產業大市。提前謀劃苗木準備工作,建立轄區內苗木供應共享調撥機制,提前制定苗木生產供應突發情況應對措施,確保城鄉綠化苗木供應以及后續計劃落到實處。
目前,韶關全市苗圃場在圃林分優化苗木和縣鎮村綠化苗共1686.91萬株,苗木儲備量遠超本市2024年需求量,可向外供應700多萬株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