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塞罕壩考察時,再三叮囑,防火責任重于泰山,要處理好防火和旅游的關系,堅持安全第一,切實把半個多世紀接續奮斗的重要成果撫育好、管理好、保障好。
作為河北省重點林區和國家一級森林火險縣級單位,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把森林草原防火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強力落實“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為密織塞罕壩及周邊林區生態安全防護網、筑牢首都生態“護城河”立下了汗馬功勞。
人防為本,動員所有可用力量
在圍場縣蘭旗卡倫鄉,記者乘車一路看過去,道路兩旁的防火警示旗隨風狂舞,防火條幅和警示牌隨處可見,鮮艷醒目。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身穿橙色馬甲的護林員在林邊、墳邊和道路卡口等重要點位巡查值守。
“請掃一下防火碼。”護林員蘇光玉在卡口讓來往車輛登記,并遞上一張防火宣傳單,仔細探測沒有火種后才予以放行。
“我們這個防火碼調整過好幾次,現在只要填過一次信息,之后進任一卡口只要掃一下就行,很方便。”蘇光玉說,“不管是村民還是下鄉來檢查的,只要從卡口過,都會自覺配合掃碼。”
清明節之際,圍場調動縣域內一切可用力量參與護林防火工作。3523余名護林員全天巡護,并聯合6000余名保潔員、公益崗、河湖管理員等,綜合開展日常火源管理、宣傳教育、巡查巡護、隱患排查、環境整治等工作。全縣1082名專業撲火隊員24小時備勤,7支消防分隊靠前駐防一線,時刻保持臨戰狀態。
物防保障,傾力投入未雨綢繆
來到圍場縣森林草原消防大隊,一排排運兵車、工具車、水車沿墻整齊停放,一支100余人的森林消防隊伍正在空地跑步訓練。隊長張俊豐打開防火物資儲備庫,以水滅火類、可燃物清理類、野外生存類等各色防火裝備一應俱全。
“圍場每年對森林草原防滅火投資7000萬—8000萬元,占全縣整年收入的10%左右,保證各鄉鎮撲火機具、車輛和物資儲備充足。目前全縣配備運兵車、工具車、水車87輛,物資庫300平方米,縣域內儲備物資可供700余名撲火隊員統一調度、統一使用。”張俊豐說,“現在是高火險期,隊員們保存體力原地待命,始終保持隨時出動狀態。一旦發生火情,能做到3分鐘上車、5分鐘出院,實現打早、打小、打了。”
近兩年,圍場在森林草原物防保障上毫不吝嗇,累計投入防滅火經費2.05億元。其中投入1.3億元,修建114.2公里的防火應急道路,打通鄉鎮間救援道路、聯通鄰縣間斷頭林道;投入專項防滅火經費3200余萬元,用于防火宣傳、隊伍打造、物資儲備、設備更新、基礎設施等環節建設;投入3300余萬元,用于護林、護草員的工資、保險等經費保障,確保全縣3523名護林、護草員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技防支撐,五大系統精準管控
如今,圍場重點林區內有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森林防火監控系統的“眼睛”。在圍場應急指揮中心一張十幾米寬的大屏上,清晰顯示了五大監控管理系統回傳的實時監控和數據信息。
圍場縣防火辦副主任王鵬偉說:“在五大監控系統中,林火視頻監控系統就像一只大眼睛固定在通信鐵塔上,監控范圍達10至20公里,全縣共有138個監控點位、276個雙目高清攝像頭。攝像頭通過煙感、溫感實現自動識別報警,多次火情都是視頻監控系統發現的,靈敏度很高,有林地覆蓋率超過80%。”
圍場壩上地區海拔高達1700—1800米,每年都難免發生雷擊火。防雷擊火預警監測系統可以及時預報雷電來襲時間、云地閃帶電量和發生地點,將預測信息及時推送到各鄉鎮,有效覆蓋率達95%,為雷擊火預防奠定堅實基礎。音視頻指揮調度系統連接圍場各鄉鎮、林場、牧場的指揮中心,通過視頻監控實時畫面、指揮中心音頻通話,實現了各地24小時信息資源共享、指揮調度同步。
“對圍場過去十年發生的森林草原火情進行統計梳理,因祭祀用火引發的森林火災占不小的比重。”王鵬偉說,為有效應對明火祭祀風險,民俗祭祀防火風險點位管控系統錄入了全縣近三年來去世人員及其親屬信息,對祭祀活動實施十天黃色預警信息核查、五天橙色預警電話提醒、三天紅色預警入戶檢查、當天紫色預警現場管控,將人為因素火災扼殺在搖籃里。
防滅火網格化云端管理系統,將全縣重點林區草原劃分成3029個責任網格,把森林草原防滅火的所有基礎設施、人員信息、各類資源等全都列在一張圖上,可對防火巡護的護林員、消防隊員行動軌跡實時監測。今年春季森林高火險期間,圍場又規劃出視野開闊、墳墓聚集的重點部位2488個,安排護林員專門巡護,護林員通過電子工牌打卡在重要點位履職盡責的路線和時間,切實管住重點區域。若發現火情,護林員還可通過工牌一鍵向指揮中心發出報警信號。
圍場縣林草局局長楊永利說:“近年來,圍場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為統領,科學設定林長制‘一長三員’架構,將防火網格與林長網格有效融合。網格內的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責任落實到每一名林長、護林員、監督員和執法人員頭上,每一塊區域的管護都能落實到崗到人,形成了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的責任體系。”
聯防聯控,防火意識入腦入心
行政有界,防火無疆。近年來,圍場在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中,大力開展市縣鄉場聯防聯控,做到隱患共治、風險共商、防火共宣、火情共救。
在市級層面,圍場積極參與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烏蘭察布市和河北省承德市、張家口市組成的二盟五市聯防組織,各聯防組織輪值召開聯防會議,研究部署今后一個時期的聯防工作任務。
在縣級層面,圍場與毗鄰的赤峰市翁牛特旗、松山區同屬二盟五市森林草原防火聯防委員會第四分會,聯合制定了聯防制度,每兩年由聯防委員會組織召開一次聯防聯席會議,使聯防區防火工作機制日臻完善,防火工作水平不斷提高。
在鄉場層面,圍場各個鄉鎮和周邊國有林場建立了“鄉鎮場”基層聯防組織,打通區域聯防“最后一公里”。聯防單位嚴格落實包保責任,實行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組干部包戶、戶主包具體人員的四層包保責任制,將防火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人。
在人人有責任、戶戶抓防火的大環境下,如今過年過節,圍場因祭祀引發森林火災的比例大幅降低,圍場林區群眾的防火意識入腦入心。
在塞罕壩精神的激勵下,河北省林草系統牢記“防火責任重于泰山”的職責使命,省級林長示范帶動巡林護林,全省近14萬名林長、10.6萬名專兼職護林員守護轄區綠水青山,組成了強大的人防網絡,最大限度保護林草生態安全。河北省連續三年實現了春節、清明節、“五一”等重點防火時段零火災。(安璐 姚偉強 崔海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