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天津打造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4-08  
      2014年以來,天津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協同治理,強化生態保護建設聯建聯防聯治,持續推動綠色生態屏障
       2014年以來,天津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協同治理,強化生態保護建設聯建聯防聯治,持續推動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濕地保護修復、海岸線生態建設和修復等重點工作,打造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打造雙城綠色生態屏障

      2017年5月,天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作出加強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中間地帶規劃管控、建設綠色森林屏障的戰略決策,將雙城綠色生態屏障區打造成為環首都東南部生態屏障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8年5月,天津劃定736平方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區,將綠色生態屏障建設要求及規劃管控相關工作以地方性法規形式進行規定。2019年10月,《天津市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規劃(2018—2035年)》獲得批復。

      按照規劃,雙城綠色生態屏障區南北向約50公里、東西向約15公里,面積約為天津中心城區2倍。屏障區北連天津七里海、大黃堡生態濕地保護區、盤山和于橋水庫生態保護區,與北京通州生態公園和濕地公園相接;南接北大港和團泊生態濕地保護區,與雄安新區生態公園和濕地公園相連,融入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體系。

      雙城綠色生態屏障區建設堅持三級管控融合發展,以一級管控區為綠色發展基底,以二、三級管控區為建設發展的服務保障平臺。規劃到2021年,屏障區內藍綠空間達到65%,一級管控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0%;到2035年,藍綠空間達到70%,一級管控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0%。

      6年來,天津堅持“宜林則林、宜水則水、宜田則田”策略,全方位實施生態修復、拆遷復綠、造林綠化、環境治理、路網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十大工程,依托生態廊道和河湖水系,堅持基本農田不變,加強耕地保護,全面提升耕地質量,形成了林、水、田交織的新景觀形態,著力構建“山水林田湖河草”的完善生態系統。

      6年來,天津在雙城綠色生態屏障區完成新造林11.39萬畝,一級管控區林地面積達到19.3萬畝,林木綠化覆蓋率達到28%以上,藍綠空間達到65.6%,“津城”與“濱城”之間生態廊道基本形成,逐步顯現“水豐、綠茂、成林、成片”的生態場景。

      6年來,天津持續推動濕地、海岸線生態建設和修復,圍繞協同構建環首都生態屏障和京津冀濕地保護帶,全面加強七里海、大黃堡、北大港、團泊等濕地保護修復,建成以4個濕地自然保護區為基礎、5個濕地類型自然公園為補充的濕地保護體系,全市濕地保護率超59%,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明顯改善。

      雙城綠色生態屏障連同875平方公里濕地自然保護區、153公里渤海近岸海域岸線,使天津近1/3國土空間作為生態空間得到了保護和修復,成為協同推進京津冀區域生態一體化建設的重要陣地。

      構建邊界防風固沙屏障

      多年來,天津把防沙治沙工作納入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推動沙化土地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全市現有17.4萬畝輕度沙化土地,已無中度、重度沙化土地。昔日“春不保種、秋不保收”的沙區,如今已綠樹成蔭、林茂糧豐。

      天津探索形成防沙治沙“天津模式”,確定防沙治沙總體思路為:以津冀、津京邊界和主要河流為框架,沿邊界建設津西北防風固沙大型林帶,沿主要河流建設骨干林帶,在重點風沙治理區退耕造林,營造大面積生態林和經濟林,在風沙防御區建設農田林網,構造津西北綠色固沙生態屏障。

      在抓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同時,天津將津西北防沙治沙工程列入林業重點生態建設工程,把農田防護林建設作為防沙治沙的重要手段,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突出重點、集中連片原則,以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省區縣級公路和一二級河道為依托,以大渠大路為骨架,相繼營造林網5000余條、總長超過1萬公里。沙區林木資源大幅增加,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綠樹映村莊的良好格局。

      防沙治沙實現了多重效益相統一。大規模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有效改善了沙區農業生產條件和農田小氣候,促進了沙區農牧業穩產高產。通過沙地栽種速生豐產用材林和經濟林,推行林農、林苗、林藥、林牧、林菌等多種復合經營模式,促進了沙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種植養殖業發展。造林治沙工程區成為城鄉居民休閑娛樂場所,百姓植綠、愛綠、護綠意識也隨之不斷提升。

      推進災害防控協同聯動

      天津持續推進京津冀地區森林草原防火、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協同聯動,從源頭上控制森林草原火災和林草有害生物在京津冀區域的傳播和危害。

      在森林草原防火方面,天津積極加強與北京、河北接壤區縣森林火災聯防聯控,認真落實京津冀林草主管部門森林草原防火聯防聯控協議,暢通信息共享、物資共用、撲救聯動等工作機制,指導薊州區林業局與京冀接壤5區縣簽訂聯防協議并多次召開會商會,推動在日常巡護、監測預防、進山人員管理和火源管控方面形成聯控防線。森林防火堅持預防為主,每年組織北部山區清理割打與京、冀相鄰的省級森林防火隔離帶。2022年6月起,在山區實施智慧森林防火視頻監測服務項目,投入使用113個雙光譜智能攝像頭,實現山區24小時視頻監測全域覆蓋,并可對北京、河北部分相鄰區域進行監測,共同保障區域安全。

      在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方面,天津積極組織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相關工作。2015年,參與簽訂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框架協議》,制定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總體方案》。2021年,聯合北京、河北制定印發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協同聯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進一步拓展了協作深度和廣度。2020年和2023年,天津輪值京津冀林業有害生物協同防控聯動指揮部,組織開展京津冀林業有害生物應急演練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培訓暨聯防聯治聯席會,共同保障環首都地區生態安全。(王鈺 段春祥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