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夏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組織開展了2024年春季鳥類同步監測工作,制定了《全區候鳥同步監測方案》,提前向各市、縣(區)濕地管理機構下發了《關于開展2024年春季鳥類同步監測工作的通知》。3個監測技術指導組與當地監測人員初步統計,監測到鳥類32種、2.28萬余只。
寧夏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組成3個監測技術指導組,前往各濕地監測單元。第一組指導吳忠黃河國家重要濕地、海子井濕地、利通區中營堡濕地和漁光湖濕地,在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首次監測到斑背潛鴨。第二組指導石嘴山平羅天河灣濕地、惠農迎河灣和石嘴子濱河濕地,監測到上千只大種群灰鶴。第三組指導中寧天湖國家濕地公園和青銅峽庫區濕地,監測到鳥類1萬余只。
初步統計,此次共監測到鳥類32種、2.28萬余只,包括大天鵝、白琵鷺、灰鶴、斑頭秋沙鴨、白尾鷂、紅隼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6種,國家“三有”保護動物赤麻鴨、綠翅鴨、羅紋鴨、琵嘴鴨、赤嘴潛鴨、斑嘴鴨、鵲鴨、針尾鴨、大白鷺、蒼鷺、紅嘴鷗等26種。同時,各市、縣(區)濕地管理機構按照要求,組織開展春季候鳥同步監測和保護工作,準時到監測斑塊開展監測工作,各地同步監測到大種群灰雁、赤嘴潛鴨、紅頭潛鴨、琵嘴鴨、赤膀鴨、白骨頂、紅嘴鷗等候鳥3萬余只。
在開展同步監測的同時,加強鳥類保護宣傳,對候鳥和留鳥安全棲息情況進行排查,嚴厲打擊各種獵捕和破壞鳥類棲息地等行為,保護候鳥安全過境和留鳥繁衍生息環境。
鳥類是最公正的環境評價師,是生態環境健康與否的“晴雨表”。全球共有9條候鳥遷徙通道,有4條經過中國,其中2條經過寧夏。近年來,成千上萬只候鳥在寧夏濕地棲息和遷徙過境,標志著寧夏濕地生態持續向好,寧夏已成為越來越多鳥類棲息繁衍和遷徙過境停留的“天堂”。 (韋宏 劉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