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引導扶持 促進綠色增長
——湖南省《關于加快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解讀
湖南是我國竹子主產區之一,擁有豐富的竹資源和完整的加工利用體系,竹產品品種繁多、竹文化深遠燦爛。一直以來,湖南省將發展竹產業作為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
2023年11月,湖南出臺《關于加快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助力鄉村振興和“雙碳”戰略。《意見》提出,到2028年,全省力爭實現竹林面積穩定在1825萬畝左右,規模以上竹產業龍頭企業150家,年產值15億元以上示范園區10個,年產值100億元以上示范縣3—5個,打造具有國內較好知名度的“瀟湘竹品”公用品牌,竹產業年產值達1000億元。
開拓竹產業發展新局面
目前,湖南擁有1825萬畝竹林,立竹株數33億根,涵蓋毛竹(占比95%左右)、水竹、黃桿竹(金竹)、桂竹、慈竹等主要品種。全省14個市(州)均有竹林分布,大徑竹年產量達3億根。
蔡倫竹海
湖南竹加工體系不斷完善,科技支撐持續增強,竹林旅游快速興起,竹產業經濟社會效益明顯提升。2023年,竹產業實現產值594億元,近5年年均增速保持兩位數以上,在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林區脫貧致富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十三五”期間,湖南通過發展特色竹產業直接和間接創造了超10萬個就業機會,帶動近2.5萬戶貧困戶9萬余人實現脫貧。
如何持續將湖南的翠綠竹林轉化為金山銀山?湖南制定出臺的《關于加快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即著力破解制約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痛點、難點,構建全竹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體系,開拓生態美、百姓富的竹產業發展新局面。
湖南是竹資源大省,但目前全省竹資源利用率不到30%,竹產業產值與竹資源優勢不匹配。
《意見》為湖南竹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宏觀政策引導,將有效解決全省竹林道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企業綜合競爭力不強、竹產品附加值不高、產業集約度較低、要素保障不強、品牌影響弱、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為加快實現千億竹產業發展目標提供了制度保障,也為湖南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雙碳”目標增強了動力。
注重科學統籌謀劃
科學統籌謀劃是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意見》提出,通過優化布局,走出竹產業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的新路子,打造具有區域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竹產業“一縣一特”增長極,進而連極成片、聯片集群,形成結構合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配套服務及市場環境日臻完善的竹產業發展格局。
在目標制定中,設置竹林面積、規上企業、示范園區、示范縣數量、竹農年收入額、竹產業產值等量化指標,體現竹產業發展規模提升;提出發揮竹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研發推廣竹基新材料產品,打造“瀟湘竹品”公用品牌及促進竹產業全鏈發展、融合發展等定性指標,體現竹產業發展質量的提升。
工人對殺青后的春筍整形分級
在規劃布局中,將全省53個竹林面積10萬畝以上的縣(市、區)整合為湘東、湘中、湘南、湘北、湘西5個區,依據各區竹產業基礎和優勢,從5個區中篩選出28個重點縣(市、區),基本形成集資源培育、生產加工、市場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通過支持重點縣(市、區)打造竹筍、竹集成材、竹纖維復合材料、定向重組竹、竹纏繞材料、竹基炭(碳)材料、竹日用品等“一縣一特”主導產品,促進竹產業發展效率大幅提升。
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以資源、產品、主體、市場4個維度優化升級,構筑起資源優質且可持續利用、主導產品附加值高、經營主體協同發展、市場渠道暢通,竹區域經濟繁榮發展的現代化竹產業體系。
突出破解發展瓶頸
破解制約瓶頸是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意見》提出,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用地保障、培育龍頭企業、促進竹產業與竹文化深度融合等措施,從7個方面有效解決全省竹產業發展難點、痛點,對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將產生積極深遠影響。
完善竹林生產條件。加強竹林灌溉、水肥設施建設,以增強竹林抵御自然災害、克服土壤養分不足的能力,提升竹林經營精細化、集約化水平,穩定和提高筍竹產量、質量。
化解竹子下山難題。針對目前竹子下山主要依靠“人工砍運裝+農用車運輸”方式,支持圍繞龍頭企業資源供給修建竹林道,每公里補助3萬元,計劃每年修建500公里,通過建設竹林道打通竹子到鄉道、縣道等“最后一公里”,較好地滿足企業原竹需求,同步支持在竹林基地就地就近建設竹材初加工點,以大幅提升一次性裝載量和運輸效率,有效降低竹材運輸成本和解決運輸超長、超高等問題,實現農戶與企業雙贏。對探索竹子下山方式、布局建設筍竹初加工點、組建專業采伐隊、規范農用車運輸竹材、開發竹材運輸裝備等示范項目給予支持,推動竹子下山方式多元化、機械化、自動化發展,加快竹林生產提效率、降成本。
加強自主創新。按照“竹企創新主體+市場需求+科研機構+行業部門”模式構建全省竹產業自主創新體系。支持竹企圍繞市場所需求的竹纖維、竹纏繞材料、竹基材料、竹代“木塑鋼”等新產品、新材料開展創新研發,不斷拓寬竹產業的維度和產品附加值。支持依托院士團隊、高校院所、骨干企業等組建湖南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搭建一批國家、省科研技術中心、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對竹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加大項目支持力度,實施“揭榜掛帥”等,為竹產業科技創新提供人才、平臺、資源和資金支持。同時,支持制定竹產業國標、地標、行標、團標等,促進竹產業在提升科技含量的同時增強自主知識產權。
村民在晾曬竹條
增強要素保障。竹子、竹筍的特性決定砍伐后需迅速就地加工處理,但目前用地政策和產業園區的要求使筍竹初加工企業處于無地可用的尷尬境地,制約了中下游產業的發展。為了增強用地保障,《意見》從林地和農用地兩方面著手解決該問題:一方面,修筑用于筍竹材貯存、去殼(皮)、切片、保鮮等設施所占用林地,按規定由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批準,不需要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另一方面,按規定將與筍竹生產直接關聯的烘干晾曬、分揀包裝、保鮮存儲、簡單加工等設施占用林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和未利用地,納入設施農業用地管理。同時,增強財稅金融保障,每年統籌省級林業專項資金用于保障有關措施的落實;發揮省級投資基金的引導功能,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竹產業;落實系列金融政策、減稅政策等,降低竹企融資成本,減輕竹企上市或發行債券負擔。
培育龍頭企業。《意見》堅持發揮“鏈主”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明確對龍頭企業圍繞竹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實施的竹林流轉、精深加工等項目貸款予以貼息,減輕企業負擔,但又不直接干預市場。鼓勵竹企通過兼并重組、加強合作、招大引強、打造“總部經濟”等方式形成企業間合作雙贏、兼并共贏的發展格局。通過實施竹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支持竹企研發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提升產銷規模、品牌影響和現代化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其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水平。
拓展市場渠道。堅持品牌引領竹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整合資源、制定標準、優化供需、品牌宣傳等措施培育打造“瀟湘竹品”省級公用品牌,利用省級平臺實現一端連接“大市場”、一端連接“小生產”,將小散亂非標化的竹業生產者組織起來,向市場供給大規模標準化的產品,以滿足人們對綠色、低碳、健康竹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意見》推動竹食品、竹制品進社區、進家庭,促進廣泛應用竹子來綠化美化城鎮、鄉村、庭院,激發公眾對竹產品及服務的消費需求,拓寬“瀟湘竹品”的銷售渠道。
豐富竹文創產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竹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伴隨著竹旅游、竹康養、竹體驗等新業態的興起發展。《意見》突出支持建設一批竹產業與竹文化、竹新業態深度融合發展的載體,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湘西竹藝工匠編織竹工藝品
為了確保政策落地見效,《意見》明確了系列強化保障措施,要求各市(州)、縣(市、區)建立健全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機制。各部門細化落實措施,將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納入省級林長制考核,營造深入宣講政策、措施和典型、引領竹產品消費等良好氛圍,為各項措施落地見效增強保障。(鄧紹宏 甄國懿 鄒艷靈)
(本文圖片由湖南省林業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