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石家莊的國有種苗計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4-19  
      石家莊的國有種苗計劃石家莊市萬畝苗圃生產基地發展觀察金枝槐、紅葉李、綠綠的油松驅車行駛在青銀高速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段,彩
       

      石家莊的國有種苗計劃

      ——石家莊市萬畝苗圃生產基地發展觀察

      金枝槐、紅葉李、綠綠的油松……驅車行駛在青銀高速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段,彩色苗木一路相伴。這片總面積1萬畝、沿路綿延19.5公里的苗木屬于同一個基地——萬畝苗圃生產基地。

       

      萬畝苗圃生產基地是石家莊市2018年確定的重點綠化項目,5年來,已形成在圃喬灌木100萬株的國有大型苗木生產基地。2023年6月,基地通過公開拍賣,出售苗木85萬株,一次為市財政創收2.08億元。

      這是屬于石家莊的國有種苗計劃。它的產業化經營,不僅為全市生態建設提供了優質苗木,更破解了苗木結構性供求矛盾。生產和市場對接,苗木生產更有針對性,市場需求也獲得了質量保證。

      百萬株優質苗木在圃

      2017年9月,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建設開啟,它所強調的林淀交織、林水相依,有層次、有特色、有厚度,生物多樣性、近自然經營,讓石家莊市的城市決策者心動不已。

      增綠就是增優勢。2018年5月31日,石家莊市印發《學習廊坊市和雄安新區平原造林經驗 抓好我市重點造林綠化工程建設工作方案》。《方案》明確,重點實施“一帶、十片、百果、千廊、萬圃”造林綠化工程,為建設現代省會、經濟強市提供生態支撐。“萬圃”,指的就是萬畝苗圃生產基地。

      石家莊市林木良種繁育管護中心挑起建設重任。萬畝苗圃建設里程長、涉及村落多,從征地挖坑到苗木入場,再到栽植管護,林繁中心克服了一系列困難。到2020年底,基地完成法桐、白蠟、白皮松、金葉榆等苗木栽植100萬余株,萬畝苗圃由建設期轉入管護期。“千年秀林”強調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護,萬畝苗圃則實施社會化管理、專業化管護。

      幼苗移植裝杯

      4月初的萬畝苗圃1標段,金枝槐整齊排列,苗木統一定干在2.5米左右、冠幅3米,金黃的樹干、金黃的葉片,宛若一片金色花海。“基地以千畝為單位,分為10個標段,有白蠟、金葉榆、白皮松等苗木26個品種。這一片金枝槐有100畝,去年已被拍賣,根據市政綠化工程需要,隨時可以出圃。”石家莊市林業局副縣級干部李占宏說,“一個苗圃能提供百萬株苗木的幾乎沒有。”

      驅車5分鐘,4標段是另一番景象。一部分苗木已經出圃,騰出的間隙正在育苗。“那個是紅葉李,旁邊的是油松,這塊新種植的品種是楊樹雄株。”石家莊市林繁中心主任王成龍說,近3年,該中心先后引進了北林雄株1號毛白楊、獅子頭花椒、郟縣側柏等多個良種,還與河北農大、河北省林科院對接,共同推廣林木種苗新品種、新技術。

      萬畝苗圃已基本實現生產管護“機器換人”,六瓣式移植機挖苗只需40秒,植保無人機進行病蟲害防治,吊裝車搬運苗木,基地全域24小時實時監控。

      基地謀求“循環造血”

      石家莊建設萬畝苗圃生產基地的初衷,就是為主城區園林綠化、重點區域綠化、全市重點造林綠化工程無償提供優質苗木。現如今,石家莊對萬畝苗圃的發展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采訪過程中,石家莊市林業局黨組書記金立興反復提到“增強內生動力”。他說,生態效益是新時代務林人的執著追求,經濟效益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支撐和保證。基地建設發展不能靠政府包打天下,要增強內生動力,實現“循環造血”,讓這片苗圃保值增值。

      實踐證明,這一想法可行。

      2023年6月19日,通過網絡競拍,萬畝苗圃出售苗木85萬株,中標總價2.08億元。而截至2023年,石家莊市財政累計為萬畝苗圃投入資金1.54億元。李占宏說:“本次出售苗木為市級財政減輕了壓力,還為復興大街、市政綠化美化等景觀提升項目提供了優質苗木。”

      “按照苗木出圃方案,初步目標是2024年出圃30萬株、2025年出圃30萬株、2026年出圃25萬株。”王成龍說,根據用苗單位的需求,今年2月即開始起苗,目前已出圃4萬余株。

      萬畝苗圃既是生產基地,又是優質綠地,每年帶動10萬人次以上用工。李占宏說,萬畝苗圃在林業上創造了3個“1”:建成了由政府主導的最大的1個萬畝苗圃生產基地,成為近20年林業史上第1個為市財政創收超過2億元的項目,探索出1條生態循環苗圃多元化發展道路。

      2022年,林繁中心成為河北省第一批省級林業保障性苗圃。

      苗木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起苗、打包、點數、裝車,一輛裝滿法國梧桐苗木的卡車從萬畝苗圃開往復興大街,綠化石家莊城市中軸線。今明兩年,萬畝苗圃將向復興大街供苗25萬株。

      2023年,石家莊完成營造林136.63萬畝,綠化提升村莊100個。2024年,全市計劃完成營造林65萬畝,完成太行山生態綜合治理40.4萬畝、中央財政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12.9萬畝。

      生態建設和城鄉綠化需要大量苗木,如何保證?

      石家莊采購苗木主要通過3個渠道:社會育苗、萬畝苗圃、省外調入。

      “省外調苗要考慮本土適應性,要尋找同緯度、同地形、同氣候,或者說比石家莊氣候更冷、更惡劣的地方育出來的苗,才可能成活率高。”金立興說,“相比來說,萬畝苗圃對接更方便,供需可以更精確。基地可以將育苗方向重點瞄準太行山雙重項目、國土綠化示范試點項目、三北防沙治沙項目,科學育種育苗,實行訂單育苗、定向育苗。基地呈現的紅、黃、綠主色調,正是石家莊西山彩化工程想要達到的以綠為底色,以紅色、金黃色調色成彩的彩化效果。”

      隨著生態建設的推進及各項政策的出臺,特別是美麗省會城市綠化項目等工程的全面落實,綠化苗木的需求不斷增加。《2024年全國苗木供需分析報告》也同樣給出了市場向好的預判,預計2025年后,市場苗木保有量將從飽和狀態逐漸走向緊縮狀態,苗木市場將逐漸復蘇。

      與此同時,市場對苗木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倒逼種苗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

      轉型升級轉什么、如何轉?

      王成龍說,林繁中心要抓住“三要”,培育良種壯苗,為實現城市綠化向美化、彩化、立體化、多樣化提供苗木支撐,走出一條良種繁育與推廣相結合、工程育苗與林業高質量發展一體化的新路子。

      “三要”即:一是要重新對管理區域內的良種苗木、幼苗、成苗進行提升分區,按照苗木產品多元化、個性化、特色化趨勢,打造4000畝優質綠化苗木基地,打造京津冀區域一體化主要苗木供應基地。二是要根據市場需要,合理調整苗木生產結構,對苗圃進行優化整合,更新苗木新品種,培育側柏、毛白楊(雄株)、連翹等造林急需的高質量苗木,引進黃連木、黃櫨、元寶楓、紫葉稠李等優質彩葉樹種,從普通化向特色化發展。三是要將苗木向精品化方向發展,把培養質量型苗木作為育苗的重中之重,同時注重苗木生產的種類、數量,使苗圃生產、管理、經營逐步走上專業化、規范化、產業化軌道。

      2023年,林繁中心培育花椒、連翹、側柏等優質幼苗500余萬株,帶動全市造林綠化鄉土樹種和良種苗木使用率大幅提高。

      展望未來,萬畝苗圃信心滿滿。“按照每年1000畝、每畝100株的建設目標,到2026年可建成產量20萬株以上的大型綠化苗木生產基地,形成苗木出圃—生產—出圃循環鏈條。”李占宏說。

      (本文圖片由石家莊市林木良種繁育管護中心供圖)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